一個小鎮的“低空經濟”賬

1月6日上午,瀘州市合江縣車輞鎮黨委書記袁濤收到兩個好消息:其一,2024年11月底在鎮上注冊的一家可開展無人機運輸的企業,訂單已排到今年底﹔其二,鎮上一家從事竹產業加工的企業,准備今年擴大產能。
袁濤算起了賬:除能讓老百姓增收外,預計今年有望實現直接或間接帶動稅收超120萬元。
這個位於川黔交界處的小鎮,怎樣與“低空經濟”發生了關聯?
故事要從2024年9月初說起。在瀘州高新區做無人機業務的四川洪荒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飛,通過別人介紹來到車輞鎮,准備搭建溜索,幫助當地村民將在山間砍伐的竹子運輸到山腳下。
以車輞鎮為中心,周邊幾個鄉鎮竹林面積超過30萬畝,是合江縣竹產業核心產區之一。由於地處山地丘陵地帶,種植在山間的竹子運輸難度大,很多時候村民隻能看到竹子“自然消亡”。守著竹資源,村民卻掙不到錢。
“與其搭建溜索,不如直接用無人機運輸。”實地考察后,王飛向袁濤提出建議,“很多竹林距鄉村道路直線距離不超過300米,很適合無人機低空運輸。”
2024年11月初,王飛帶著專業團隊實地演示了竹子運輸過程:伴隨著操作者的指令,無人機起飛,一根長10余米的繩子平穩降落到已砍伐好的竹林裡﹔村民熟練地將一捆100斤左右的竹子捆綁完成后,無人機吊起捆綁好的竹子,直線飛行300多米,再將竹子卸載在鄉村公路旁一塊平坦的地面上,前后用時5分鐘左右。
看到無人機運輸竹子的演示操作后,袁濤說:“全鎮有竹林面積7萬畝,一半以上在山地丘陵地帶。採用無人機運輸,可解決全鎮70%以上竹林竹子的運輸難題。”
2024年11月,四川青木天雀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車輞鎮注冊成立,注冊資金3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公共航空運輸、通用航空服務、航空運輸貨物打包服務等。公司注冊成立第二天,首批次9架無人機開始作業。
“昨天下午,無人機從山上托運回4噸竹子,加上今天上午托運的,共10噸左右,剛好夠一車。”1月6日,正在車輞鎮收購竹子的周江濤說,“通過無人機運輸,方便多了。”
沒有無人機運輸前,按直線距離200米算,3位村民運輸1噸竹子需要3天左右。“如果按照每人每天150元工資、每噸竹子500元的市場售價來算,基本賺不到錢。”袁濤說,運用無人機運輸,同樣的距離,按照每趟運輸100斤竹子來算,運輸1噸竹子隻需飛行20趟,2個小時即可完成,收費200元。
運輸方式的改變,既提升了效率,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車輞鎮舊橋村13組村民王東水是最早體驗無人機運輸的村民之一。王東水說:“以前,我家種在山上的竹子運不出去,沒人來收。去年12月起,7畝竹林的竹子全部用無人機運出來,收入有3000多元。”
“成立時間不長,生意好得很。”王飛說,“按照目前的運力,已接訂單要干到2025年底。”
袁濤表示,根據和企業簽署的合作協議,企業新增加的30架無人機交付到位后,將以車輞鎮為中心,將相關業務拓展到瀘州敘永縣、納溪區,宜賓市興文縣和貴州省赤水市等地,還將開展無人機從業人員培訓等業務。(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瀘州觀察 胡容 張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