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德昌舉辦傈僳族“闊時節” 讓非遺文化觸手可及

2025年01月06日11:5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傈僳族“闊時節”活動現場。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傈僳族“闊時節”活動現場。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日,四川省德昌縣傈僳族“闊時節”活動在德昌南山傈僳族鄉舉行,身著盛裝的傈僳族兒女喜笑晏晏,像一群熱烈而充滿希望的火焰,驅散了冬天的寒冷。

活動現場,游客的目光被兩根聳立的竿子抓住,其上逐級架著鋒利的長刀,傈僳族表演者空拳赤腳,一步一級,攀上險峻的“刀山”,並在杆頂依次進行開天門、挂紅、撒谷等表演。表演者剛登頂,場壩上就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傈僳族姑娘和小伙隨即唱起歡樂的歌曲,跳起歡快的舞蹈,讓現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被卷入這歡樂的漩渦中。

夜幕降臨后,表演者踏入通紅熾熱的炭火中,穿梭往復,表演“下火海”絕技。隨后,篝火漸起,火塘燒烤的誘人香味開始在空氣中四溢開來﹔熊熊燃燒的篝火映紅了每個人的面龐,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據記載,“闊時”是傈僳語的音譯,有“歲首”之意,意為新年歌舞節、年節或春節。在德昌,傈僳族仍然完整的保留著闊時節期間鋪鬆葉、掃塵、貼紅紙祭祀、喂狗、洗衣等習俗,這些習俗寓意著吉祥、幸福、安康,也是風調雨順的意思。

據了解,德昌縣傈僳族人口7000余人,是四川省最大的傈僳族聚居區,這裡較好地保留了傈僳族的傳統民族文化,其中傈僳族火草織布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傈僳族“闊時節”、傳統舞蹈“瓜且”舞、傈僳族婚俗等9項傳統習俗入選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以說德昌傈僳族傳統文化是傈僳族“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近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的非遺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2021年,傈僳族火草織布文創產品參加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2024年,傈僳族火草織布被高端奢侈鞋履品牌“sheme”作為創作原材料,開展初步合作,傈僳族文化正式扣開國門,走向世界。

據悉,德昌縣通過節日展現文化,使得傈僳族“非遺”不再抽象,生動鮮活地展現在眾人眼前。“非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藝術,讓人們在欣賞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張念、崔雪、何坤、李嶸)

傈僳族表演者空拳赤腳表演“刀山”。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傈僳族表演者空拳赤腳表演“刀山”。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活動現場展示的非遺文化。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活動現場展示的非遺文化。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活動現在節目表演。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活動現在節目表演。德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