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繁星閃耀·微短劇年度盛典”明日啟幕
首個“繁星指數” 緣何在成都發布?

成都,將於2025年1月7日至9日迎來首屆“繁星閃耀·微短劇年度盛典”。在這一盛典上,備受矚目的全國權威微短劇綜合性評測體系——“繁星指數”將首次全面向社會發布。
引領行業風向,首個微短劇權威指數緣何在成都發布?作為微短劇產業的探行者,成都又該如何抓住面前這樣一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黃金時代?
近日,中廣聯合會微短劇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躍明和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汪文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繁星指數”如何評定?
重流量,要質量還要有“留量”
在張躍明看來,微短劇“繁星指數”的發布為微短劇行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方向,“它標志著微短劇正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和發展機遇,有助於引導行業從追求爆款轉向提升劇集質量,推動行業進入專業化、精品化的快車道”。
值得一提是,“繁星指數”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和西安交通大學,圍繞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心工作,攜手學界業界共同構建。
全國唯一的權威性綜合評測體系被重點提出來。
張躍明解釋,“繁星指數”重點從微短劇作品所產生的社會與經濟影響力著手,並依據具體評測項目制定專門指標,“以‘微短劇+文旅’為例,該專項評測設計了傳播成效、賦能水平、帶動效應、綜合價值等4個維度,並下設13個一級指標、34個二級指標”。
汪文斌則進一步闡述了指標的評判標准,同樣是微短劇+文旅為例。
“首先,我們要考慮微短劇本身的傳播力指標,包括播放量和互動量,另一個重點是考慮微短劇的‘賦能力’。比如在網上的種草,我們需要調查觀眾看微短劇之后,對文旅取景地的帶動效益,好感提升度。”汪文斌解釋,微短劇+文旅的指標評判要看該劇是否產生了去吸引游客旅行的沖動,再來評判究竟是品牌性的,還是直接能產生直接消費收益,這些都是“賦能力”的疊加考慮。
可以說,“繁星指數”的綜合評價是既注重傳播效果又要考慮經濟帶動效應,並依據具體評測項目制定專門指標,在評測實踐中立足專家意見,又充分體現觀眾觀點,是一個將質量和流量、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繁星指數”發布為何落在成都?
具有跨界性、引領性的全媒體融合
這樣一個引領性的行業指數為何選擇在成都面向社會發布?這就不得不提成都長期在傳媒領域融合發展的引領性,以及主辦方和專家們對於成都在微短劇領域深厚潛力的看好。
汪文斌認為,成都媒體活躍的創新氛圍和產業拓展能力正在逐年得到行業的認可。在他看來,四川省包括成都在內的整個廣播電視技術和網絡視聽影響力均走在全國行業的前列,無論是在成都舉辦的四川電視節,還是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每一個都是在風口之上抓住了機會。
“如果說四川電視節是抓住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廣播電視發展的利好機會,那麼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則是屬於網絡視聽時代的盛典,如今恰逢網絡微短劇行業蓬勃發展,正是需要將新業態和新增長結合的時候。”汪文斌在多年從事媒體研究中發現,成都在傳媒融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通過對內容、技術、用戶以及品牌等各方面的整合來適應全新的傳播環境並進行穩健轉型,以此推動整個媒體行業的發展。
此外,四川以及成都的媒體除了在傳統媒體跟新興媒體的網絡媒體融合,更是通過“互聯網+跨界”戰略實現積極穩妥地轉型,融入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甚至是邁入更為廣闊的天地,重新界定和定義了媒體的內涵。
成都微短劇的行業基礎和人才同樣是“繁星指數”選擇在成都面向社會發布的原因。張躍明的觀點是,成都是一個充滿活力、年輕態的城市,同微短劇這一新興文化業態的氣質不謀而合。
此外,成都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旅游景區資源,且擁有眾多高校。在現有的微短劇人才市場中,學院派長期穩定的人才輸出和社會機構的短期速成相輔相成,構成微短劇人才的主要供給方。成都豐富的教育資源,與本土高校合作,打造的實踐教學和實訓基地,培養的微短劇創作、導演、表演、后期制作人才,都為微短劇的政策施行、在地拍攝與長期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繁星指數”發布能給成都帶來什麼?
吸引產業鏈各端機構匯聚
對於“繁星指數”發布能給成都帶來什麼,汪文斌先從“繁星指數”對於推動全國網絡微短劇發展的意義說起。
在他看來,具有全國性、綜合性、權威性的“繁星指數”,設立初衷是希望引領著行業健康地發展,“任何文藝作品天然就要具有滋潤受眾心靈的責任和功能。優秀的微短劇不僅是給觀眾提供情緒價值,還應該提供情感價值,一直到情懷價值。情緒價值本身有正向,也有負向作用,所以將微短劇價值上升到情感和情懷,這是文藝作品向好發展的必然規律”。
毫無疑問,繁星指數也在承擔行業的社會責任,即通過政府治理,行業協會組織,包括評價體系的建立,它們作為強有力的指揮棒,對網絡微短劇起到引領作用。
“指數發布帶來的社會效益和流量效應,正在倒推全行業或全國關注,這背后大家不僅是關注‘繁星指數’,也在持續關注到整個成都微短劇相關的產業。”汪文斌一語中的,活動現場,有不少企業便是懷著“尋求合作與交流”的期望而來。
據了解,此次盛典報名通道持續火熱,短短幾天內,上千人報名參加系列活動。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指數發布,讓社會目光聚焦成都,讓行業資源匯聚成都,將成都印象與微短劇的火熱態勢相連接,促動成都微短劇產業獲得進一步加持與成長。”張躍明說。據成都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