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把“豹警官”當孩子養的李哥要退休了

“貓咪,貓咪!”李雲強從坡上往下走,邊走邊吆喝著,手上拎著的塑料桶裝滿了食物。
坡下,玻璃房內的金錢豹聞聲而起,一邊用前爪撓玻璃,一邊發出“嗷嗷”低吼。
多年以來,李雲強和同事們一起,把攀枝花動物園內的動物養得膘肥體壯、油光水滑。即將過去的2024年,這裡的“豹警官、耐克熊、長頭發的禿鷲”,曾多次登上熱搜,這個動物園也被網友調侃為“養豬場”。
李雲強是動物園工齡最長的飼養員,大家習慣稱他“李哥”。12月31日,59歲的李哥將退出飼養員行列,5個月之后,正式退休。
12月24日,喂完桶裡食物,李哥望了一眼“豹警官”說:“這裡的動物都是我養大的,它們就像我的孩子,我舍不得,但沒有辦法。”
先種樹,后養“豬”
清晨7點,李雲強關上家門,騎上電瓶車向動物園方向駛去。
攀枝花動物園位於攀枝花公園內。1981年,16歲的李雲強進入攀枝花公園,成為一名園林工。
“種樹不是你們想的滿身泥巴,我們種樹很干淨,后來調整崗位,把我分配到這裡當飼養員。但養動物就是‘臟、累、臭’,剛開始我真的很不願意。”說這話的時候,李雲強從豹子的玻璃房門口走過,原本趴著的金錢豹“貓咪”抬起頭來,眼睛一直跟隨李雲強的身影。
“后來養出感情了,我還挺喜歡,就自己買書學習,直到現在。”李雲強說。
目前,攀枝花動物園共有3個飼養員,負責區域各不相同。但由於工作年限久,在其他飼養員來來去去的過程中,李雲強幾乎把園內的動物喂了個遍。其中他照顧得最久的,就是這隻現年16歲的雌性金錢豹“貓咪”。
“貓咪”是李雲強給金錢豹取的名字,作為園內僅有的一隻豹子,“貓咪”圓鼓鼓的肚子和粗壯的大腿,讓它因神似動畫片裡的“豹警官”而走紅網絡。
“貓咪”的活動區裡,有一根近2米高的木樁。“以前就把肉挂在木樁上,或者丟在屋頂,它跳得可高了,蹦起來咬著吃。有一次它隔著網就把麻雀逮下來,厲害得很!”李雲強看了看躺在裡面房間的豹子說,“現在它老了,跳也跳不動了。”
他老了,它也老了
在長期的接觸中,“貓咪”逐漸適應了李雲強的聲音和氣味。早晨,猛獸區總會傳來李雲強遠遠的呼喚,隨后就是金錢豹的低吼,一人一豹的聲音驚起樹上的飛鳥。
為了保証人身安全,工作中,李雲強會再三確認籠內鐵門是否關好。“再喜歡,它也是猛獸,絕對不能和它單獨接觸,必須要隔開。”鐵門之外是厚厚的防彈玻璃,“你看這全是它的爪印,它看到我激動,一直在玻璃上撓。”李雲強指著玻璃上淺淺的劃痕笑著說。
十多年來,李雲強將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貓咪”身上,研究它的習性,觀察它的情緒。而這隻金錢豹也在飼養員的投喂中,逐漸長成了圓滾滾的“豹警官”。
今年3月,動物園走紅后,有網友擔憂這隻“豹警官”肥胖的體型是否會有健康問題,李雲強開始給它瘦身。為了讓它增加運動量,李雲強曾把肉吊高,讓它跳起來吃,但收效甚微。李雲強無奈作罷,“不忍心,它那麼老了,不愛動也能理解。”
動物園最強“氛圍組”
離退出飼養員崗位隻剩7天,12月24日是李雲強的休息日,但他依舊早早來到動物園,提著生菜、胡蘿卜、番茄、蘋果以及3斤泥鰍,邊走邊說,“喂一次少一次。”
“嘎嘎”,幾隻大雁邁著步子走了過來,其中一隻的肚子幾乎拖到了地上,但爬上“餐桌”又十分靈活。
孔雀東南飛,大雁排成行,白鷺站樹樁,鴨子叫得嘎嘎響。在這個園子裡,這些品種不同,但都帶了翅膀的小家伙們,和諧相處,規矩明確。
“誰是這裡的老大,從它們的用餐順序就能看出來。”把3斤活泥鰍倒進水槽后,李雲強提著水桶站到一邊。
第一個走過來的是丹頂鶴,作為長壽的代表,50多歲的丹頂鶴低下頭叼起一根泥鰍,快速吞下。在它用餐結束后,白鷺上前,隨后,孔雀、大雁、鵝依次在水槽裡翻找食物。
孔雀是這個園子裡數量最多的動物。“攀枝花太陽好,現在陽光還沒晒過來,等中午的時候,孔雀在太陽下開屏,那個羽毛閃閃發光,還會顫動,好看得不得了!”李雲強說。
鳥語林有幾十隻動物,一年前,每當游客圍著欄杆看它們,李雲強就要帶頭打造“最強氣氛組”:他抬高嗓子,緩慢喊道“沒得聲音”,整個林子的禽類便開始扯著嗓子回應,一時間,嘰嘰喳喳的叫聲響徹園區。
2元門票,大口吃肉
攀枝花動物園門票目前僅為2元,部分節假日票價上浮1元。但園內肉食動物,每日牛肉新鮮直達,金錢豹此前每天8斤生肉,不愁吃不飽。鳥語林也有多種蔬菜水果、活泥鰍,每日足量供應。
如此票價還能讓動物們大口吃肉,網友評價攀枝花動物園為“良心動物園”。
而動物們是否要減肥、怎麼減?園方一直在討論。對李雲強而言,他有些舍不得動物們餓肚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你親手喂大的,不願意它們瘦下來。”李雲強說,“隻要它們不生病,胖一點就胖一點。看到它們胖胖的,能吃、能睡、能跑,我就高興。”
離開的日子近在眼前,李雲強說,“舍不得也沒辦法,但我還是會經常回來的。”
園方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明年春天園區會有一些新的改變,但動物們的伙食標准“不會變,以前吃什麼,以后還吃什麼”。(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葉 冷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