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警先鋒事跡展播 | 張天驥:我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老師”
他們堅守初心,守護平安,用辛勤的汗水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他們牢記使命,砥礪前行,以堅定的信念為捍衛法治尊嚴、守護群眾幸福生活鑄就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壘......近期,人民網四川頻道聯合資陽市公安局推出“資警先鋒事跡展播”系列報道,深度走訪資陽市公安局基層一線,用文字和鏡頭記錄平凡英雄的堅守與奉獻。
他,扎根基層一線,既有嫉惡如仇的決心,又滿懷對百姓的真摯情感﹔他,從警14年,始終保持著對公安事業的無限熱愛和敢拼善戰的警察本色,一路披荊斬棘,圓滿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大任務。他,就是四川省樂至縣公安局特巡警大隊副大隊長張天驥,也是民警口中的“張教官”。
張天驥警服照。資陽市公安局供圖
訓時為師,他是學員眼裡的“張教官”
“全體隊員立即登車,檢查裝備,確保一切就緒。下車后,迅速形成最小作戰單元,准備應對突發情況!”裝甲車上,指令清晰明了,隊員動作迅速,緊張的氛圍中透露出訓練有素的默契。
“聽我指揮,確保自身安全,執法記錄儀全程開啟。全隊,向現場核心區推進!”案發現場,隊員全副武裝,一步步逼近現場……
“放下手中的刀,我們可以和平解決……嫌疑人情緒激動,准備應對!”“盾牌在前,警棍在后,持續施壓,直到嫌疑人倒地,刀具脫手!”指揮員果斷下令,將其成功制服。
一幕幕場景,在日常的影視作品中時常出現,霸氣的動作、拉風的裝備也是公眾對於特巡警的認識。然而,觀演的人們又何嘗想到,這些場面其實是特巡警隊員們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而每個動作、每件裝備,都是他們在直面危險犯罪時的生命保障。
“盡管這是穿上這身制服的責任,但如果不能保障警員自身的安全,又何談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這便是張天驥從事警務實戰教官的初衷。
張天驥教官服照。受訪者供圖
從警校畢業后,張天驥於2010年參加公安工作,並在2016年成為一名警務實戰教官。8年裡,張天驥在警務實戰培訓時總是堅持“干什麼、練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進行訓練,通過創新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與教材等方式,全面提升民警警務實戰能力。
以體能素養為例。彼時,張天驥所在的樂至縣特巡警大隊在2000米跑步科目上存在短板。“平時訓練不扎實,遇到突發情況,怎麼跑得動,背上20-30斤的裝備后,還能跑得動嗎?”深知身體素質重要性的張天驥迅速制定了“每日一練、每周一訓、每月一評、每季度一考核”的操練方式,並結合警員年齡、性別、體質等不同,為其“量身打造”個人訓練計劃:針對工作忙的同志,跑一休二﹔針對老同志,以快走代跑......此外,張天驥還安排專職教官,通過劃分訓練區域、建立微信群打卡等方式,督促警員完成訓練任務。
在一段時間后,原本帶有強制性的跑步逐漸轉變為警員們的自覺行動。張天驥笑道:“現在無論冬夏秋冬,每天都能看到同事們跑步打卡的朋友圈照片,許多身材偏胖的同志也成功減了肥,身體素質也高了不少。”如今,樂至縣全局民警警務實戰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張天驥教授警棍使用技巧。受訪者供圖
“速度要快、出手要狠、控制要穩,實戰抓捕中隻有一招制敵,才能保証順利完成任務。”訓練場上,張天驥的聲音鏗鏘有力,示范動作行雲流水。張豪清晰地記得每次和張天驥在一起訓練時,“他對待警務技術動作總是十分‘嚴苛’,有一點瑕疵,都會叫我們重新練習。”然而,從“警隊新人”到警務實戰教官,張天驥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
在張天驥的手臂上,有一塊淡紫色的傷疤,這是他前些日子訓練時摔傷的地方。那天,張天驥帶領隊員進行高強度的模擬實戰訓練,在執行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時,不慎從高處摔落,手臂重重地磕在了石頭上。當隊員們圍了上來,擔心地看著他時,張天驥只是皺了皺眉頭,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說:“沒事,繼續訓練。”
這樣的疤痕在張天驥的身上不止一道,每次受傷,他總是能迅速地恢復狀態並毫不猶豫地重新投入到訓練之中。隊友們常常嘴上開著他的玩笑,說他“好了傷疤忘了疼”“不長記性”,但心底裡無不對他充滿敬意。隊員張豪說:“張隊長對我們很嚴厲,對自己更嚴厲,但正因他的嚴格要求,才讓我們有了很快的成長。”
在張天驥看來,正是一次次的跌倒、一處處的傷疤,才讓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特巡警隊員、一名合格的警務實戰教官。他經常向“小教官”們說:“當警察就不要怕受傷,當警務教官更是。隻有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
張天驥傳授抓捕技巧。受訪者供圖
而在張天驥的辦公場所,一張辦公桌、一把椅子、一台電腦、一副斜靠在牆上的盾牌,便是所有的“裝備”,更多的,是桌上堆疊的一摞厚厚的法律和警務訓練資料。隨手拾起一本,裡面被標注得滿滿當當。
“熟悉執法程序、梳理案件資料,更多地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讓戰友們在實際中少受傷。”張天驥認為,警務實戰教官的工作除了要提高基層干警的技能素養,更重要的,是將前人的經驗更好地傳遞給他們。上任警務實戰教官后,他馬上給自己定下了“軍令狀”:務必要盡早掌握,且更加精通這些知識。
此后,在日常工作與訓練的空檔,張天驥的身影便常常與書籍和資料為伴。“那時,我們白天一起訓練,到了晚上,大家都疲憊不堪地回到宿舍休息時,他卻總能立刻調整狀態,投入到資料和教案的研究中。”一位同事回憶道,“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常常是夜深人靜了,還能看到他桌前的燈光依然亮著。”
張天驥在閱讀資料。劉世林攝
為進一步提升個人素養,張天驥還積極參與省廳、市局、縣局各項警務培訓駐訓任務及外出交流活動,不斷積累與提升教學經驗,不僅實現課堂與現場、教學與實戰互通,還結合基層工作實際,潛心鑽研警務實戰技能,扎實推進基層一線“送教上門”。
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張天驥已然成為單位裡有口皆碑的“教育訓練專家”,每天進出他辦公室請教的小教官、一線民輔警絡繹不絕。如今,“張天驥警務實戰教官工作室”也在樂至縣公安局成立。
“警務實戰教官雖然平凡,但卻是公安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每一次訓練收到基層民警培訓的正向反饋后,我都倍感自豪!”張天驥表示,在2025年,他將繼續開展、強化包括警種訓練、專業性訓練在內的針對性訓練及定人、定崗、定裝備、定指揮員的技能專項訓練,並通過邀請專家教官授課、教官團互訪互問等方式,提升樂至基層民警的警務實戰能力。
戰時為警,他是戰友眼中的“張隊長”
“看我的,跟我上!”這是張天驥時常挂在嘴邊的話,而“拼命三郎”的作風,也一直烙印在他的職業生涯中。
在一次警情處置中,嫌疑人因家庭爭執一時間情緒激動,欲揮刀傷人。情況危急,接到指令后的張天驥旋即集結隊員,火速前往案發地點。到達現場后,面對身材魁梧、手持砍刀的暴徒,張天驥沒有絲毫畏懼,他迅速組織隊員形成戰斗隊形,並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在保持與犯罪嫌疑人的安全距離后,他持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語言控制。“放下武器,不要讓更多人受傷。”“不要激動,我們有話好商量。”......經過一番努力,嫌疑人最終棄刀投降。
面對“刀光劍影”,張天驥從未退縮。如何熟練、靈活地處置?靠的是他和隊員在一次次實戰訓練中煉化的本領。在一次訓練中,“嫌疑人”持刀躲在簡易民房內,門前僅有一條狹窄的通道,張天驥經過分析研判,認為採取正面控制效果不好,立即重新對隊員進行分工,採用三角陣型盾棍叉相結合的戰術突入房間,並看准時機奪掉其手中的管制刀具,成功將其控制。
張天驥教導隊員動作規范要領。劉世林攝
特巡警的工作包括維護社會治安、處理突發事件、執行高風險任務等,不僅需要高度的體能和技能,還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從警十多年來,張天驥已經忘記了他自己面對過多少次危險事件,面對過多少個極端犯罪分子。但在他看來,“作為一名警員,尤其是一名特巡警,在考慮自身的安全前,我更應該保証群眾、隊友的安全。”
“盡管張隊平時一直給我們說要注意安全,但無論是訓練還是任務,他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特巡警隊員唐智華說,“但也正是張隊的這股‘拼’勁,隻要他在,我們便有了充足的底氣。”
被稱為“拼命三郎”的張天驥不僅“拼”在處置應急案件的快、准、狠上,在日常工作中的精、細、准中,他更要一“拼”到底。
2024“夏季行動”期間,正逢樂至縣一年一度的燒烤節舉辦。作為大型活動安保的負責人,張天驥事事想在前,事事干在先。面對活動繁多、規模龐大、時間跨度長、執勤任務艱巨的挑戰,他從方案制定到現場指揮,從人員配置到周邊環境檢查,無不細致入微,確保了活動開展的安全無虞。
“當時,張大隊連續兩三個星期忙著調研和到現場實地查看,不斷與有關部門協調溝通和接聽工作電話,手機和充電寶都打得沒電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特巡警大隊隊員唐智華的言語中滿是敬意。
張天驥帶隊巡邏。劉世林攝
張天驥的“未雨綢繆”得到了驗証。燒烤節活動開幕式當天現場,群眾人數超出預期,加之場地毗鄰城區,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設想。張天驥迅速啟動預案,一邊協調特巡警大隊警航中隊馬上將無人機升空,通過高空擴音喇叭提醒現場群眾注意安全﹔一邊迅速調集群防群治社會力量,筑起一道道堅實的人牆和警戒線,為現場群眾織成一道安全屏障。最終,開幕式在井然有序中圓滿落幕。
“現場情況瞬息萬變,因此務必做好充足的准備。”張天驥深知,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群眾安全的損失,使得整個安保工作功虧一簣。據了解,自“夏季行動”以來,張天驥帶隊到活動現場檢查260余次,檢查活動現場周邊賓館、棋牌室、KTV等行業場所340余次,排查整改各類安全隱患28處。
“我知道很難,但再堅持一下,務必要確保活動萬無一失,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張天驥總是這樣說。
張天驥及其隊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每一次大型活動的安保,也許是無數個點位的細心排查,是連綿不斷的精准追蹤﹔每一次凶險案件的解決,也許是一次次舉槍射擊、一次次模擬演練,更可能是一條條鮮活生命的流逝。人們常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對於張天驥來說,6年一線民警、8年警務教官,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初心。
張天驥說:“我想每位特巡警的兄弟都和我一樣,因為熱愛穿上了這身衣服,而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早已與警服一起,牢牢地烙印在我們身上。”(王凡、實習生李銘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