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黑水縣超三分之一人口外出務工,如何關懷好、服務好?

走南闖北 黑水人在外有“娘家”

2024年12月26日07:5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南闖北 黑水人在外有“娘家”

  “婆婆,最近身體可好?”“外出務工的孩子跟你聯系了沒有?”正值歲末年初,黑水縣龍壩鄉組織機關干部及駐村工作隊,分別在轄區和外出務工群眾集中地,開展以“慰問高齡老人 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暖冬行動。

  關愛、服務並不是隻“暖”在冬天。記者從黑水縣有關部門了解到,該縣目前已經建立起縱貫全年的外出務工群眾關懷服務機制,力求將每一位黑水游子照顧好。“依托在外出務工群眾集中地設立的19個流動黨組織,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每個月都會外出,到現場為群眾提供‘逢場式服務’。”黑水縣委黨建辦副主任胡陳說。

  流動黨組織成“娘家”

  “走南闖北、黑水民兵、擁軍尚武、勇攀高峰”,在黑水縣城最顯眼的位置,記者看到一組黑水精神的標語,其中“走南闖北”被放在了首位。

  “這是我們黑水人的勇敢,但也有些無奈。”黑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鄒紅梅說,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心位置的黑水,80%的村寨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半山區,由於耕地少且土地貧瘠、資源相對匱乏,許多黑水人選擇外出謀生,“外出務工群眾的人數已超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如何照顧好這些游子?黑水縣相關部門注意到,外出務工群眾多以村為單位,集體流出並聚集,主要集中在四川成都、浙江余姚、廣州荔灣、重慶渝中等地,其中共有828名黨員。黨建成為抓手。“我們在摸清流動黨員底數的情況下,按照地域相近、便於管理的原則,在廣州、重慶、成都等流動黨員相對聚集地成立了19個駐外流動黨員黨組織。”胡陳告訴記者,其中60%的黨支部書記曾是村“兩委”班子成員。

  曾擔任村干部的東生,成為湖北枝江色爾古麻都籍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他精准摸排,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所有黨員組織起來后,黨組織的隊伍建設、陣地建設等各項工作也迅速抓了起來。

  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也隨之顯現。黨員和黑水有關部門迅速收集在枝江務工的黑水群眾名單並建立聯系,流動黨員之家也成了駐外黨群服務站。找工作、子女就學、矛盾調解等困難和訴求,黑水外出務工群眾都可以找這個在外的“娘家”幫忙。

  民生政務服務“逢場”辦

  在日常的協調工作中,不少黑水外出務工群眾向駐外黨群服務站提到,一些民生事項必須回到黑水辦理,交通、食宿等費用開支不小不說,還要佔用不少時間。

  如何讓黑水外出務工群眾能更便利地獲得民生政務服務?黑水縣從“逢場天”周邊村民到集鎮趕場中獲得靈感,創新工作方法,將每月10日、11日、12日三天設為“逢場天”,以駐外黨群服務站為“集鎮”,外派工作人員現場辦公,幫助群眾辦理部分民生政務事項。

  在提高外派工作人員的精准性和辦事效能方面,黨組織再一次發揮重要作用。“每月底,駐外黨組織都會收集外出務工人員需求,向鄉鎮黨委反饋。能在黑水辦理的就限時辦理,不能辦理的就按照群眾具體需求,在下一個月外派對應業務人員現場辦理。”黑水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總工會主席付耀林說。

  維古鄉有3031人,其中17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居住在成都市郫都區及附近,從訴求收集情況來看,醫療、教育、就業就學等民生實事的辦理需求最大。該鄉統籌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部門等力量定時赴郫都區現場辦公。目前,維古鄉外派團隊已累計代辦民生實事345件。

  人社有關服務是“逢場式服務”的高頻事項。“我們會帶去大家急需的崗位信息、就業創業養老等惠民政策。”鄒紅梅說,還會幫助有困難的群眾解決具體問題。

  西爾鎮的何爾甲是脫貧戶,由於身體不好,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黑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借助浙江海寧對口支援的契機,積極與海寧企業溝通協調,最終為何爾甲爭取到一份倉庫管理員的工作。何爾甲的小兒子大專畢業后,該局又積極與當地政府對接,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其成為一名消防員。

  鍋庄和廣場舞一起跳

  黑水縣為多民族聚居縣,外出務工群眾中有不少是少數民族。由於生活習慣、地域文化、語言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在融入流入地的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成都金牛黑水籍流動黨員黨支部探索出一系列辦法。

  在位於成都市金牛區西華街道府河新居社區的黑水籍流動黨員黨支部黨群服務中心,記者看見外牆上挂著“少數民族交流之家”幾個大字,服務中心內挂滿了各級各部門頒發的民族團結進步相關獎牌。

  怎麼做?該黨支部書記陳明澤首先從引導流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實績說起。“亮身份后,他們的責任心和示范性都會加強。”其次,就是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該黨支部與府河新居社區黨支部開展支部共建活動,“讓鍋庄和廣場舞一起跳起來。”第三招就是成立石榴籽調解委員會和石榴籽服務隊,一方面調解矛盾糾紛,一方面積極參加社區公共服務。

  去年12月,成都金牛黑水籍流動黨員黨支部獲評“四川省第八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我們還充分總結金牛黑水籍流動黨員黨支部的成功經驗,在其他流動黨支部推廣。”黑水縣民宗局局長楊成表示。

  如今,在外打拼的黑水人學習到先進理念和技術后,也反哺家鄉,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看到家鄉相對落后的教育,原維古鄉維古村村民佔地斯門把“學前教育延伸至社區”的理念帶回黑水,創辦了多所黑籽兒幼兒園,還把學校辦到了鬆潘縣、馬爾康市等地﹔曾登頂珠穆朗瑪峰的蘇拉王平也回到家鄉成立旅游服務公司,帶領游客攀登家鄉的三奧雪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攀)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