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可以相信(體育記憶·2024)

![]() |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 |
![]() |
潘展樂在巴黎奧運會游泳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后慶祝奪冠及打破世界紀錄。 |
![]() |
巴黎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三米板冠軍中國組合昌雅妮(左四)/陳藝文(左三)在頒獎儀式后展示獎牌。 |
![]() |
在北京一家網球俱樂部,小學員在結束網球暑期夏令營的課程后合影。 |
40年前,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百步穿楊,為中國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40年后,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李雯雯力拔千鈞,讓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數定格在40枚,刷新了奧運會境外參賽最好成績。
歲末年初,又到了回首與展望的時候。這一年,中國體育在突破中創造驚喜、走向強大,續寫綿延40載的精彩篇章,詮釋著“你永遠可以相信”的力量與自信。
一
相信,源自妥妥的硬實力。
巴黎奧運會的40枚金牌,有27金來自跳水、舉重、乒乓球、射擊等中國體育優勢項目。射擊拿首金、舉重來收官,“王牌之師”捍衛榮耀,總能讓人放心。
中國跳水隊在奧運會上首次包攬全部8枚金牌,一次次精彩的“水花消失術”,展現了“夢之隊”的成色﹔中國乒乓球隊同樣未讓金牌旁落,新老結合的豪華陣容將“大熱”化為“大勝”﹔中國射擊隊延續“首金傳統”,“老槍”與小將攜手射落5金,刷新歷史最好成績﹔中國舉重隊全力以赴,“舉”起5枚金牌﹔中國羽毛球隊完成任務,“凡塵”與“雅思”兩對雙打組合紛紛圓夢……
體育賽場上,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十幾年如一日的拼搏,永不褪色的熱愛,造就了乒乓國手馬龍奧運六金的傳奇﹔從周繼紅、陳若琳到全紅嬋,幾代跳水人的接力傳承,擦亮了“夢之隊”的招牌﹔先進的科技支撐和堅實的物質保障,為競技訓練和人才成長奠定了基礎。
相信,源自厚積薄發的綻放。
巴黎奧運會上,潘展樂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中國飛魚”創造奇跡。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項目,中國隊打破了美國隊長達40年的壟斷。中國泳軍用干淨、出色的成績,刷新了單屆奧運會獎牌總數紀錄。
在羅蘭加洛斯的紅土場地上,鄭欽文成為第一位奪得奧運會網球女單冠軍的亞洲球員。從澳網亞軍到奧運冠軍,再到闖入WTA(女子網球選手協會)年終總決賽冠亞軍決戰,以鄭欽文為代表的新生代刷新著中國網球的新高度。
這一年,中國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花樣游泳、拳擊、皮劃艇、自由式小輪車等多個項目上爭金奪銀,其中有很多實現了“零的突破”——花游姑娘包攬集體和雙人項目兩枚金牌,實現了幾代花游人的夢想﹔中國藝術體操隊打破了歐洲選手的壟斷﹔中國女子拳擊接連拼下奧運首金、第二金、第三金,展現了巾幗力量……一系列突破與驚喜,讓人們對4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充滿期待。
二
相信,源自飛揚的青春。
2024年,從奧運會到每一個世界賽場,中國體育健兒的自信、開放、友善、個性分外閃耀,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人的風採。巴黎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中大部分運動員都是00后,還有不少05后和10后,他們的風度與風採,為人們讀懂中國青年一代提供了一扇窗口。
“國家榮譽永遠超過個人”“我的這塊金牌獻給偉大的祖國”……巴黎奧運會上,青年一代的誓言擲地有聲,為國爭光的赤子情懷充分展現。“‘Queen Wen’這個詞,我實至名歸。”鄭欽文奧運奪金后驕傲直言,希望成為更好的球員,引領年輕一代。有外媒稱,這就是中國“最好的軟實力”。
射擊場上,盛李豪、黃雨婷等淡定穩健的身影背后,是網絡上生動有趣的“干飯哥”“阿條姐”。比賽和訓練之余,很多運動員也要忙著做功課、寫論文,也會用英語跟外國選手交流互動,還會看演唱會、追個星——賽場的高光與場下的真實,鼓勵和引領著更多年輕人熱愛生活、勇敢做自己。
這一年,中國運動員的開放、陽光、洒脫,讓世界看到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煉坦言:“中國運動員的自信和豁達是新時代帶給他們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責任,現在的運動員肯定還有不足,但絕對不缺自信和陽光。”
真誠贏得尊重,開放贏得未來。巴黎奧運會羽毛球女單項目頒獎儀式上,獲得亞軍的何冰嬌手持西班牙奧委會徽章登上領獎台,向半決賽中因傷退賽的對手馬林致敬。溫暖的善意之舉,贏得一片贊譽。乒乓球混雙領獎台上,孫穎莎、王楚欽邀請朝鮮和韓國組合一同自拍合影,這一鏡頭在各國媒體上刷屏播放,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一幕。
自信卻不失謙遜,開放卻不失底線,“這屆”年輕運動員也很能扛事兒。巴黎奧運會上,一些外媒頻頻圍繞興奮劑問題向中國游泳隊發難,中國泳將既用高頻次檢測的客觀事實曉之以理,也用勝利和實力回應質疑。年輕運動員身上的志氣、銳氣和底氣,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精神。
三
相信,源自熱情的參與。
得益於奧運會的“溢出效應”,從乒乓球、羽毛球等群眾基礎深厚的“國球”,到近年來風靡的網球、馬拉鬆等熱門項目,再到滑板、攀岩、霹靂舞、沖浪等新興項目,豐富多元的運動方式,吸引著越來越多追求健康和快樂的參與者。
今年“十一”前后舉行的中國網球公開賽,是中國網球熱潮的縮影。9月28日鄭欽文中網首秀當天,國家網球中心園區觀眾流量達3.9萬人次,創造流量新高。鑽石球場座無虛席的場景堪比大滿貫決賽,超高上座率讓不少外國球迷贊嘆。
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大師賽、武漢網球公開賽……今年,全國37個城市共舉辦國際網球賽事76站,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7400人次參賽,被奧運帶火的網球“中國賽季”星光璀璨、熱度不減。賽場之外,網球培訓機構人潮涌動、運動裝備銷量也隨之增長。據預測,2024年中國網球運動人數將達到2381萬,較2023年增長10.2%﹔中國網球運動市場規模將達到367.5億元,較2023年增長14.4%。
這一年,體育的激情和魅力得到廣泛共享,“體育+”成為旅游、消費的新亮點。在貴州,“村BA”“村超”持續出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自去年舉辦“村超”以來,貴州省榕江縣接待游客超1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20億元。
進入冰雪季,各地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持續走熱。數據顯示,2023—2024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超過3.85億人次,預計今年冰雪季,這一數據有望突破5億人次。從冬奧會到即將舉行的亞冬會,再到花樣滑冰、大跳台等單項大賽,一系列冰雪賽事的舉行,讓“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更多游客的選擇,造就了文旅消費火爆的冰雪“熱”現象。隨著體育強國建設的推進,中國人正行進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康庄大道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