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
瀘州敘永:“四好農村路”讓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俯瞰烏蒙大地上的瀘州市敘永縣,星羅棋布的農村公路宛如一條條舞動的絲帶鑲嵌在崇山峻嶺間,連線成網、縱橫蜿蜒,串聯起綠水青山,南來北往的車輛行駛在寬闊平坦的道路上,演繹著鄉村振興的交響樂章。
近年來,敘永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持之以恆、攻堅克難,著力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的歷史性改變,讓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農村公路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致富路:農村公路+產業發展
距離敘永縣城72公裡的“水果之鄉”——赤水鎮,依托赤水河流域獨特的干熱河谷氣候,全鎮水果種植面積從7000余畝發展到10萬畝,形成“山上種李,山下種橙”的產業布局。可這裡的土石路曾經坑坑窪窪,當地水果產業發展也因路受困。如今,赤水路如“毛細網”延伸到農戶和果園,果農們因路致富。“村裡的路越修越好,村裡的產業越來越興旺,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敘永縣赤水鎮孫家村村民吳文芳說。
吳文芳是孫家村水果種植大戶,眼下家裡的椪柑和甜橙正陸續成熟上市,“現在是訂單銷售,果子還在樹上就已經賣出去了,價格比以前翻了幾倍。”
在幾公裡外,G76廈蓉高速赤水河互通處的赤水河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當地水果電商許評經營著多家快遞物流,手機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水果上市高峰期他一天最多向外發貨4萬余斤。
除了經營物流快遞,許評還幫著村民銷售水果。現在,暢通的道路運輸、便捷的電商銷售撐起了全村乃至全鎮人的“希望”。
與此同時,海拔1200米的麻城鎮田林村天麻種植基地裡很是熱鬧,20余位村民穿梭林間採挖天麻,供貨給雲南、貴州、湖北等地的收購商。專合社負責人陳世剛說,天麻出了村道15分鐘就能上高速公路。看到今年的天麻豐收走俏,陳世剛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帶領更多的村民一起種植天麻,打響高山天麻品牌,因為他相信“路雖遠,行則將至”。
和赤水鎮南北相對的水尾鎮,24萬畝竹林四季盛產鮮筍,穿境而過的省道S438竹林風景線,能快速把冬筍、苦筍、大竹筍從林間送達舌尖。
實踐充分証明,“要想富,先修路”已經見到成效,且永不過時﹔從南到北,農村因路而富、因路而興、因路而美。
連心路:農村公路+客運服務
“同學們,請系好安全帶,頭和手不要伸出窗外,我們要回家嘍!”下午5點,赤水鎮中心校教師楊娟把學生送上“民心專列”上下學直通車,孩子們在車上唱著校歌:悠悠雪山關,遙遙赤水壩,夢想的搖籃就在山水間……
四好農村路,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改善。為了解決10000多名偏遠山區農村孩子上學遠、乘車難和路途不安全的尖銳矛盾,敘永縣交通部門2021年率先在赤水鎮試點運行學生客運,繼而成功推廣覆蓋到全縣23個鄉鎮77個村社,“點對點”開通運行上學專線,專門用於接送偏遠山區學生上下學,結束了山裡娃早出晚歸、摸黑走路上學的歷史。
5點20分,楊娟收到第一個家長接龍回復:孩子已安全到家。有了“民心專列”,家長和學校都很放心。放心的背后,是全心的運營。
“刷卡1.8元,來回兩趟共3.6元。”家住龍鳳鎮鳳池村的村民萬向群,每次到城裡賣點自家種的水果蔬菜都要坐公交車。距離縣城區10公裡的龍鳳鎮,自開通公交專線后,村民們進城務工、辦事都很方便。
敘永縣立足“三縱三橫八輻射”交通路網建設,盤活縣域交通運輸資源,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打造服務均等、便民幸福的城鄉生活圈,實現城鄉客運全覆蓋,2022年榮獲四川省第六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群眾出行從“走得了”向“走得安全”轉變,四好農村路像一條“暖心路”通往群眾的心坎上。
幸福路:農村公路+物流運輸
在“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上下功夫,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敘永縣交通運輸局局長伍安忠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縣納入統計農村公路總裡程達3940公裡,佔全縣公路總裡程93.7%。
得益於“四好農村路”和“金通工程”建設,敘永縣農村路網日益完善,泥濘的鄉村小路升級成寬闊的瀝青公路,將產業之路延伸到田間地頭,打破了電商進村、快遞入戶、工業品下鄉的交通制約,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今天我們會給大家帶來非常多的福利,在直播間下單就給您送貨到家……”在敘永縣郵政儲蓄銀行,每到水果銷售旺季,“瀘工帶瀘貨 助力鄉村振興”瀘州惠農直播專場開播。甜橙、豆腐干、冬筍、苗家蜂蜜、水磨磕粉……主播們滿懷激情地向屏幕前的網友介紹著敘永的特色農產品。
一頭上網一頭上車。直播的同時,赤水鎮果園採供網點和村郵站工作人員忙著採摘打包,惠農直播、訂單銷售等方式連接起水果生產端“最初一公裡”和銷售端“最后一公裡”。
獲評2023年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的赤水河環線公路,隨著“金通+交郵”融合發展政策落地,打通貨物進和出的雙向通道,解決了客貨郵融合發展難題,讓當地水果實現“樹上即下單,下樹就上車”。
“路更寬了,更好走了,運送竹子也更快了。”在向林鎮棉竹村,一架農用無人機運載著一捆竹材,越過蔚然成林的竹海,幾分鐘便降落在美麗鄉村路上。原來這是農用無人機飛防技術示范推廣現場,當地竹農正在嘗試使用無人機運輸竹木。
全長17公裡的敘永縣天池鎮馬蹄井至向林鎮沈酒庄美麗鄉村路項目,路基從原來的4.5米拓寬至7.5米,路面採用瀝青混凝土鋪設,目前正在進行防護欄安裝收尾工程。項目建成后既可實現區域路網的互聯互通,提升沿線鄉鎮群眾交通出行條件,也能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促進當地旅游、酒業、竹產業等融合發展。
“最美農村路”是敘永縣“四好農村路”加快建設的生動縮影。讓農村物流從“運得出”到“運得暢”,四好農村路讓產業發展駛上了“快車道”。
振興路:農村公路+ 康養文旅
入冬以來,“瀘州之巔”分水羅漢林的第一場冰雪恰好遇上周末,觀賞雪山與雲海交相輝映的絕美風景,雲貴川渝的游客紛至沓來。
有了“四好農村路”的護航,分水鎮康養旅游產業蓬勃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悄然興起。夏日避暑、冬日賞雪,風光秀麗的羅漢林帶火了分水鎮,今年游客數已超過35萬人次。
綠色是羅漢林環線公路最亮的底色,便捷的交通為百姓帶來無窮的希望,連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羅漢林通過“農業+文化”“田園+康養”“鄉村+旅游”“山地+體育”等多種模式,將生態資源轉化為振興動能,越來越多的村民利用自家房屋發展民宿和餐館經濟,向來往游客銷售土豆、土雞、羅漢筍、高山臘肉等土特產,當地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分水鎮緊緊圍繞冬、夏季節性產品互補組合資源,突破川南渝西區域傳統夏季避暑的局限,依托山地景觀資源,春夏秋季開發“水、陸、空”戶外項目,打造山地運動游線﹔冬季開發各類冰雪運動產品,推出魅力冰雪游線,滿足人民群眾不同的文化生活需求,打造生態旅游新標杆。
敘永縣分水鎮黨委書記商茂說:“農村的人氣和財氣更加旺盛了,黨和群眾的心,也聯系得更緊密了。”如今,羅漢林正在探索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康養服務先行區。
從靠山吃山到農文康旅“接二連三”,從“走得通”到“走得美”,分水鎮實現了美麗公路與美麗鄉村的蝶變。
交通暢,百業興。在敘永,農村公路已經成為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黃金之路,“四好農村路”讓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鄭雲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