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改革增動力 發展添活力)
在雲貴川三省共護一江碧水、實施赤水河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的基礎上,貴州省啟動新一輪省內八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既看水質、也看水量,全方位提升流域生態保護水平﹔
四川省劍閣縣新投入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科技監測與人工巡護並重,不斷健全古樹名木保護制度體系,蒼蒼古樹枝繁葉茂﹔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將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方面,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闊步前行。
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生態文明基礎體制是支撐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須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
“從改革目標任務看,美麗中國建設已迎來積厚成勢、全面推進,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提速階段。”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需要結合美麗中國建設新的實踐不斷健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強化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
——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綠色發展“明底線”“劃邊框”。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的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工地上,各式工程機械往來穿梭。“真是沒想到,環評批復當天就拿到了,比預期時間快了一個月,為開工建設爭取了寶貴時間。”企業相關負責人林世超說,“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推進公司新藥的研發進度,解決研發人員實驗場所不足的困難。”
工地上的熱鬧景象,正是受益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廈門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處長詹源介紹,特寶生物項目的分區管控單元為海滄生物醫藥園,功能定位以生物醫藥為主,項目與之相符,因此享受了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的便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准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將大氣、水、土壤、生態、環境風險、資源利用、產業准入等一整套生態環境管理要求,融入“一張圖”“一清單”管理,實現空間上的生態環境精細化、差異化管控,真正發揮生態環境導向作用,協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今年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暫行規定》等文件相繼印發,各地積極行動,推動相關政策落地生根。
目前,我國已發布實施省、市兩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劃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近4.5萬個。據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重點推進體系建設,推動全域覆蓋、精准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初步形成,制度基本建立。
——健全完善各項基礎制度,進一步夯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
專家表示,生態文明基礎體制主要包括法律規劃類制度、監測監管類制度和產權管理類制度等。圍繞這些基礎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如“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黃承梁認為,這些基礎體制的不斷完善,將推動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基礎。
——強化美麗中國建設法治保障,切實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立法實現從量到質的全面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保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對生態環境法治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專家表示,這將有助於整合完善現行的生態環境法律制度體系,進一步強化美麗中國建設法治保障,切實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編纂生態環境法典,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資源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相關領域法律法規制定、修訂,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更為堅實的法治保障。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制度管根本、管長遠作用
高品質生態環境是美麗中國的重要標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走向質變。
——完善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以更高標准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北京的藍天越來越多,家門口的南長河也更清澈了。”北京市海澱區居民王亮說。
寧夏銀川市,北控水務集團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節水主題公園,地下數十米是正在運轉的地埋式再生水設施。“生活污水經全自動工藝流程深度處理,達到地表水准Ⅳ類標准,用於園林綠化、工業生產。”北控水務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國不斷健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機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以抓污染物總量減排為主向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轉變。2023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6年下降28.6%,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1.6個百分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表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戰役。要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推動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要素、全聯動、全周期管理,建立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體系,大力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三江源國家公園,風光壯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擦澤村生態管護隊隊長索索跨上摩托車,開始一天的巡護。“看著家鄉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打心眼裡高興。”索索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目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建立國家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000多個,有效保護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根基更加穩固。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孫金龍表示,要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督機制,穩妥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持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江西貴溪市流口鎮橫路村滑草場上,體驗滑草項目的孩子們歡聲笑語。誰能想到,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廢棄坑塘。貴溪市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股股長董加東介紹,當地引入社會資本,通過加固穩定山體、播種草籽復綠等措施,廢棄礦區變身為農旅融合景區。
放眼全國,自然資源部會同相關部門支持地方實施52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完成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面積超過1億畝。我國將持續推進實施“山水工程”,在青藏高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繼續謀劃和深入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著力提升我國重要生態地區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竺效表示,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不斷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如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生態產品價格體系、生態產品交易體系等。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重點任務。各地區各部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
雲南昆明安寧產業園區,高速運轉的作業區周圍綠地環繞。探索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友好型的能耗管理模式,園區內的中石油雲南石化有限公司創新推出催化濾渣直供焦化流程,將濾渣轉化為價值更高的石油焦產品。“我們從理念、生產工藝到產品逐步綠色化。”中石油雲南石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鮑永忠說。
傳統產業加快綠色轉型升級的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注入新的活力。今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
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黃潤秋表示,將著力構建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新質生產力“1+N”政策體系,全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
——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企業不斷探索風力發電機廢棄葉片處理方式。專家表示,回收利用,可以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必須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強資源全過程節約管理,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以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據了解,自然資源部將以健全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制度、完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為主線,深入推進自然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10月12日,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風電產業園下線。在年平均10米/秒的風速下,單台機組每年可輸出1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可滿足5.5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電。
今年,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首次超過煤電,實現歷史性跨越。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也在提升。截至去年底,95%以上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加快培育綠電綠証市場,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
——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體系建設,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
重慶高新區市民王寧卿打開“碳惠通”小程序,點出乘車碼掃碼上了公交車,獲得1.1個碳積分。“積分可兌換公交券或紙巾、牛奶等日常用品。既省了錢,又為減碳作出貢獻。”王寧卿說。
近年來,我國不斷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制度。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雙輪驅動”,實現對減排主體的全覆蓋。
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為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明確“任務書”和“施工圖”。今后,還將加快研究發布電力、煤炭、燃油等重點領域碳足跡核算方法和碳足跡因子,為下游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工作提供堅實基礎,以產品碳足跡管理助推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將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本報記者劉曉宇、張馳、劉新吾、李蕊、程煥、游儀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25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