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計劃三年內建成1個通用機場,開通10條以上無人機航線
繪就南充低空經濟“航程圖”
12月15日10時13分,一架由成都金堂起飛的空中國王C90雙發飛機,平穩降落在南充閬中古城機場,標志著這一短途定期往返載人航線正式開通。小飛機,5名旅客,38分鐘航程,不僅開啟兩地間低空運輸常態化運行新篇章,也標志著南充低空經濟發展征程邁出關鍵一步。
與此同時,《南充市低空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35)》(以下簡稱《規劃》)和《關於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日前正式出爐,這是繼成都、綿陽等地之后,省內又一個城市發布相關產業規劃。
以此為契機,南充如何展翅高飛?
振翅起飛
明確“三步走”目標
南充地處成都、重慶、西安三角經濟區要沖,地理位置優越﹔戶籍人口超700萬,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發展低空經濟,我們有市場優勢,更有基礎設施底子。”南充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南充擁有高坪機場、閬中機場兩個4C級民用機場,是全省第四個擁有雙民用運輸機場的地級市。《四川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16—2030年)》提出構建川東北通用機場群,南部縣、營山縣、西充縣三地均規劃有通用機場,無論規模還是數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底子好,還需讓產業“飛起來”。按照《規劃》,南充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先用3年時間提升產業能級、完善基礎設施、豐富應用場景﹔到2027年,培育出一批集研發、生產、運營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產業規模達到20億元以上﹔同時,建成1個通用機場和20個以上垂直起降點,開通1—2條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和10條以上無人機航線,無人機商業飛行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二步,再用4年時間,拓展水務無人機、集群無人機、遙感測繪無人機等細分領域企業的業務范圍﹔到2031年,形成上下游產業配套較為完備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區。
“前兩步目標完成后,低空經濟將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多個方面。”南充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第三步,到2035年,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創新驅動、高效發展,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的原則,推動南充低空制造和綜合服務龍頭企業集群高速發展,實現應用場景充分開發,全面進入低空經濟時代。屆時,南充低空經濟規模將超過100億元,“無人機低空運動、低空觀光、低空城市快遞物流、低空應急救援等場景,全面融入日常生產生活。”
確定航向
聚焦應用場景打造
今年夏天,來自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南充市高坪區繽紛水岸濕地公園順利起飛。搭載兩名試乘人員升空后,這台機身長6.05米、高1.93米的飛行器按照既定航線完成一圈飛行,標志著川東北首條無人駕駛航空器旅游觀光航線首飛成功。
不久前,一款國產A2C型水上飛機也在閬中水城碼頭起飛,游客搭乘水上飛機,可以俯瞰古城全景。據了解,該航線正式運營后,將在閬中水城和古城2個點位設立飛機停靠碼頭,以閬中水城的起降點為中心,在半徑5公裡、真高200米以下的空域內開展飛行體驗活動,每天安排50架次飛行。
“南充文旅資源豐富,‘低空+文旅’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重頭戲。”南充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聚焦無人機應用場景落地,南充還將在“低空+物流”“低空+農業生產”“低空+應急”等方面發力,以《規劃》為基礎,助推南充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無人機配送快遞、外賣打‘飛的’,物流領域的探索正穩步推進。”南充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鼓勵支持轄區內郵政快遞企業參與起降點、飛行基地、無人機值守機庫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按照實際建設投入給予一次性補貼,推動相關應用場景加速落地。
提速向前
19個低空經濟項目落戶
壯大低空經濟,除推動應用場景落地外,南充還瞄准無人機制造等領域,促進產業鏈不斷向上下游延伸。
今年7月,一款“南充造”魚鷹水質自動採樣無人機亮相第九屆成都智博會,吸引參會嘉賓和客商關注。這款無人機產自位於南充高新孵化園的四川沃洛佳科技有限公司,最大起飛重量25公斤,任務載荷10公斤,續航時間50分鐘,可在每秒4至5米的流速、6級風速、中雨情況下安全作業。
“目前,南充已有7家無人機相關產業,涵蓋無人機組裝制造、軟件開發、駕駛培訓、服務應用等領域,產品有軍警用無人機、農用植保無人機、水質取樣監測無人機等等。”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近期舉行的2024知名企業家南充行活動暨第三屆南充市企業家日大會上,19個低空經濟產業項目順利簽約,涵蓋低空融合創新示范產業基地、衛星互聯網終端生產、無人機制造及衛星組裝基地、無人機研發制造應用一體化生產基地等多個領域。
吸引項目落戶的同時,來自高等教育領域的“智囊團”,也正助力南充展翅高飛。
11月1日,南充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研究院在西華師范大學揭牌。西華師范大學校長陳濤表示,研究院將依托南充區域優勢,深化基礎設施建設,聚焦技術攻關、產業升級、成果轉化與科普教育,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打造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浩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