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創新提出“兩次揭榜”評選機制
探索“揭榜挂帥”賦能防災減災救災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來到雅安,探訪“7·20”漢源山洪泥石流災害現場,深入應急救援基地了解應急救援的實際難點,為參與“災害現場智能化識別研判技術”的“揭榜挂帥”做准備。
“揭榜挂帥”,就是“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具有不論資質、不設門檻、選賢舉能、惟求實效的特征。
今年8月以來,四川持續探索科技賦能防災減災救災“揭榜挂帥”工作,圍繞災害防治領域的難點堵點,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解決方案。目前進展如何?又遇到了哪些困難?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建機制
“兩次揭榜”推動集智攻關
省市聯動保障試點落地
今年8月,應急管理廳、水利廳、自然資源廳、省林草局、四川氣象局等5個部門邀請專家和企業代表,深入雅安、甘孜、涼山及平武、北川等地蹲點調研,梳理出涉及氣象預報、風險識別、監測預警、指揮決策等方面亟須解決的難題。
摸清短板,也就找准了“揭榜挂帥”的發力方向。10月,應急管理廳等12部門發布四川省科技賦能防災減災救災“揭榜挂帥”項目整體工作指引、項目(首批)指南、發榜揭榜評榜辦法(試行)、資金管理細則(試行)等4個文件,捋順了工作流程和發榜揭榜評榜辦法。10月23日,“一次榜單”正式發布,涉及山洪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災、道路橋梁汛期安全等3個方面共12項問題,由相關領域主管部門牽頭,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解決方案。
“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揭榜挂帥’,此次創新提出‘兩次揭榜’評選機制。”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次榜單”發布后,牽頭部門會組織專家對方案可行性、有效性和創新性進行評審,並對每項榜單排名前4位的揭榜方案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隨后,牽頭部門根據最優解決方案,並充分吸納其他揭榜材料的優勢要素,完善形成綜合解決方案。“二次榜單”即“項目榜單”,公開征集最合適的實施團隊,並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補助科研資金。
如何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四川完善省市一體化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提出“打通打透雅安”“聚焦著力甘孜”的任務目標。近段時間,雅安市、甘孜州的防災減災救災相關部門多了一份責任,協助專家團隊調研,細化“一次榜單”,參與揭榜方案評審,全程跟進“揭榜挂帥”工作。
破難題
匯集各家揭榜單位亮點
編制創新可行解決方案
“一次榜單”發布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紛紛響應,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踴躍參與。全省累計收到115家單位的176份揭榜材料,其中43份通過初評,12份被評為最優解決方案。
這些方案的創新性如何?從榜單中“山洪泥石流易災區域監測能力提升”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見一斑。
“山區小流域降水監測一直是業界難題。”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難點,有揭榜單位提出將無人機用於輕便雨量監測設備布設,打破無人區無法監測的瓶頸。
除了創新性,方案整體可行性更為重要。上述負責人介紹,這項榜單的綜合解決方案將整合各揭榜單位的亮點技術思路,充分發揮衛星、雷達和地面站點作用,著力構建一個更加立體、系統的監測體系。
不隻災害監測預警,災情氣象預報、風險識別和應急指揮決策等領域的關鍵難題,都在綜合解決方案中得到有力回應。
在“災害現場智能化識別研判技術”的評比中,四川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拿出最優解決方案,但這並非最終的綜合解決方案。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綜合解決方案還融入成都理工大學和成都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團隊的技術亮點,通過構建多源災情數據AI智能分析大模型,提升突發災害時災情識別、評估和分析的效率、准確性,更好地輔助災害現場指揮決策。
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一次榜單”公布的問題均已形成綜合解決方案。
重探索
強化“裡程碑式”清單管理
加快科技成果試點應用
近期,“二次榜單”將在科技廳及相關行業部門官方網站發布,再次面向全社會開門納賢,為技術攻關落地尋找最合適的項目實施團隊。
“通過‘揭榜挂帥’賦能防災減災救災,這是一項充滿探索性的事業。”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綜合解決方案變成現實技術成果,這是“從0到1”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也面臨多重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榜單”中最優方案的揭榜單位,並不是“二次榜單”的實施團隊。目前,多家參與過“一次揭榜”的技術團隊已在積極准備“二次揭榜”。“推動項目盡快落地見效,需要更加有力的制度設計和政策支持,最好覆蓋科技攻關過程中理論研究、技術集成、落地應用等各個環節。”一位專家表示。
相關部門已有所行動。上述負責人表示,牽頭部門一方面將與中榜團隊簽訂“軍令狀”,強化“裡程碑式”管理,明確考核節點和要求﹔另一方面將建立完善激勵約束和容錯糾錯機制,對效果不好的項目及時優化調整。此外,聚焦典型應用場景,“二次榜單”項目將在雅安市、甘孜州等災害多發易發地區邊試點、邊驗証、邊完善,形成可實操、可落地的科研成果。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