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陽:產業興鄉村美,和美鄉村丘區范加快彰顯
今年以來,簡陽市堅持把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縮小區域、城鄉、收入三大差距作為一切謀劃工作的邏輯起點,以推進共同富裕為核心,以壯大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為抓手,以推進鄉村生態宜居為重點,以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為動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港產城鄉融合示范城市,魅力獨特的和美鄉村丘區范加快彰顯。
創新實施“揭榜挂帥”行動集約資源建成幸福美好“前鋒”
“這裡變化太大了,真是尋味稻香田園下,悠然見美好前鋒。”市民許曼容說道。趁冬日陽光正好,她和好友慕名來到石鐘鎮前鋒村“撒野”,一路走一路拍,累了走進稻香田園小院歇歇腳,點上江團豆湯、麻辣生態黃辣丁……飯后擇一處“風水寶地”,泡上一杯枸杞紅棗茶,享受半日閑。
前鋒村因“美”備受青睞,名聲鵲起,源自今年實施的“揭榜挂帥”項目——“和美鄉村,幸福前鋒”。“和美鄉村,幸福前鋒”榜單涉及7個項目,總投資約809萬元。其中,前鋒村稻香田園小院通過吸引社會資本聯合打造稻蝦共養基地及主題餐廳,成功盤活閑置資源資產。如今,前鋒村不僅有了“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的別樣景致,還有了“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的美好愜意,開辟出一條具有“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近郊型鄉村振興路徑。
今年以來,簡陽市立足發展實際,堅持集約資源,創新實施“揭榜挂帥”行動,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4月開展第一批“揭榜挂帥”,共揭榜8個榜單,涉及子項目56個、資金5.77億元﹔11月評審了第二批“揭榜挂帥”項目,初步篩選出8個項目。
各揭榜單位認真梳理分析本地區、本領域工作實際、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統籌產業發展、設施建設、鄉村治理、農民增收等要素,長短結合、適度超前、科學合理策劃實施了一批帶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的示范項目,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做優做強公園城市丘區表達。
目前,簡陽市已培育成都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先行村4個、重點村13個,正深入實施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三年行動,集中開展“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一幅幅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雄州大地徐徐展開。
高位推進沱東生態農場建設規劃引領建設“天府糧倉簡陽基地”
“有了水,發展產業心裡更穩了。”看著通過大山坡電力提灌站改造后,一股股沱江水流進“天府糧倉簡陽基地”,平泉街道協議村駐村第一書記溫誠至感慨道。今年通過對70年代修建的廢棄大山坡電力提灌站進行修復改良,將不足1公裡外的沱江水引至協議村,不僅全面改善片區現有灌溉保障率僅20%的窘境,還引來了四川天府糧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協議村規劃建設了“天府糧倉簡陽基地”,今年基地種植了1450畝小麥。目前,小麥因喝足“越冬水”,長勢喜人。
大山坡電力提灌站改造只是全力推動沱東生態農場重點片區80個項目集群建設的縮影之一。今年以來,簡陽市採取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高位推進沱東生態農場建設。深化校院企地協同創新,統籌推進丘區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智慧植物工廠等平台建設,強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引進、研發、推廣,加快打造丘區農業科技創新轉化中心。高質量推進80個片區項目集群建設,統籌提升片區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現竣工34個項目,33個項目正在建設中。做優“協議—荷橋—連山”等鄉村旅游線路,建好和樂尤安、高坡田園研學基地等示范場景,引領全域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
同時,簡陽市堅持強基礎、揚優勢、提能級,深入推進“立園滿園”行動,加快推動禾豐鎮十萬畝糧油產業園區升級為省級四星級園區,三星片區十萬畝糧油產業園升級為成都市五星級園區,新市街道、雷家鎮萬畝糧經復合產業園創建成都市三星級園區,加快構建“4+4”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累計建成18個現代農業園區。
持續壯大新型集體經濟規劃引領建設“天府糧倉簡陽基地”
“今年按照‘3+7’的收益分成創新模式,實現了村民與村集體經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也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77.23萬元。”雲龍鎮新樂村黨委書記、村主任袁春梅說。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雲龍鎮探索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採用統一種子、統一飛防、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種植玉米、水稻、小麥、大豆、雜糧等為主要經營內容的規模化糧經復合產業。同時,建成標准化生豬養殖場2個、480余畝金秋砂糖桔產業園1個、種植大棚40畝、種養循環基地200畝、規模化種糧基地3000畝,創建白雲生態大米品牌,形成了村集體經濟多樣化發展格局,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集體經濟,一邊承載著鄉村各項設施建設,一邊承載著群眾的切身利益,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雲龍鎮以建設打造“簡、金、樂交界區域的宜居宜業鄉村振興特色鎮”為中心,以集體經濟提質增量為抓手,執“筆”蘸“墨”,繪出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流光溢彩”。
依托集體經濟項目統籌管理和服務,簡陽市積極推動村村資源共享、產業融合,形成“1+1>2”合力,共同編織農產品價值產業鏈,23個村(社區)實現年度收入超20萬元。探索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通過“村集體+農戶”“村集體+農戶+公司”的模式發展規模化糧食種植,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探索“1+N”(1個集體經濟組織+N個農業公司、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經營模式,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8億元。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村集體經濟發展是關鍵一環。簡陽市以市場化為導向,圍繞“創新四類發展路徑、健全四類機制體制、完善四大政策支撐”3個方面,堅持聯動協同建機制,推動實現組織“集體富”,推動“村村協同”“村企協同”“村院協同”“村社協同”,逐步形成一村創一業、百村興百業、強村又富民的發展格局,預計全年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4.5億元。(曹禮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