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成都拼出新高度
隨著國乒主場霸氣衛冕,2024年成都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在萬眾歡呼聲中圓滿落幕。賽場上,“莎頭爆分”“王曼昱21局全勝”“邱貽可8歲女兒‘上任’球童”,一系列賽事熱點,點燃了冬日的體育熱潮。
翻開2024年的“賽歷表”,從“湯尤杯”、澳網公開賽(亞太區外卡賽)到ATP成都公開賽,一場場高水平、重量級體育賽事,填滿成都時間。賽事熱度尚在,2025年世運會及數十項重大國際賽事,已經提前鎖定明年檔期。
難怪有體育從業者評價,成都的“世界賽事名城”建設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多項國際賽事接連不斷,辦賽級別和國際化水平不斷上升,拼出新的高度,為這座城市帶來國際舞台的聚光燈。
成都,這座兼具厚重文化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城市,正在通過體育賽事不斷塑造出一種硬朗、剛毅“肌肉感”——這不僅是一種身體力量的象征,更是一種內在的拼搏精神和城市氣質。
2025年8月,被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稱為“二級奧運會”的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將拉開大幕。這個首次進入中國大陸的大型賽事,將再次為成都定格在國際競技舞台上的高光時刻,秀出城市的日益強大、充滿活力的姿態。
底座:新場館高水准、高顏值、黑科技
2020年,韓立鋒做了一個重要決定。他早年曾加盟國際體育場館運營巨頭AEG,也是北京五棵鬆體育館群的創始成員,后來“轉戰”兩千公裡外的成都,成立了萬館體育西南中心。他對外“放話”,將花十年時間深耕成都市場。
當時,成都獲得第三十一屆大運會承辦權的消息傳回,這座城市正掀起體育發展的新浪潮。
高質量的場館建設,是成都的當務之急。五糧液文化體育中心(原名為:鳳凰山體育公園)和東安湖體育公園兩大體育地標一道開工,先后投用,助推成都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2018年的1.83平方米迅速增至2022年的超2.4平方米。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成都市已建成體育場館達273個。
數量多只是成都體育場館最基礎的標簽。面對成都各項賽事高端化、國際化的趨勢,這些場館紛紛被植入“高水准”“高顏值”和“黑科技”,構建起成都國際賽事名城的“底座”。
韓立鋒對此有直觀感受。2022年初,其團隊參與到五糧液文化體育中心的市場化運營工作中。場館外立面銀白輝映如“蜀錦”、造型如鳳凰回眸,現代感外觀之下是硬實力:
6萬座席的專業足球場滿足FIFA標准﹔
1.8萬座席的綜合體育館符合NBA/FIBA/NHL標准﹔
綜合體育館地面配備了制冰/熱回收系統,可實現專業冰球/籃球場地快速轉換﹔還有可容納約3000人的多功能館以及全民健身中心。
資深球迷陳明特別滿意新場館的觀賽視野,“球員的一舉一動都能盡收眼底”。他不知道的是,全球最大的足球場索膜結構頂篷發揮了作用——ETFE膜有不僅透光率更好,而且防眩光、防紫外線,極大提升觀賽的視覺體驗。
如韓立鋒所言,這個體育中心如今可以開展地板、冰面、水泥地面運動和各類演唱會、企業發布會共四類項目。它既是中超聯賽成都蓉城隊的主場,也是張學友、毛不易、西城男孩Westlife、刀郎的秀場。
高標准建設的場館,支撐了“文體兩開花”的運營格局,是成都建強用好大型體育場館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專業:賽事運營變熱鬧,小眾賽道變職業
隨著高質量場館不斷建設,大型賽事蜂擁而至,賽事運營機構也掀起“在成都掘金”的潮流。
李思思目前在成都一家賽事運營公司從事運營工作。她發現,這份幾年前在成都算小眾的職業賽道,如今變得愈加“熱鬧”。越來越多同行從北京、上海等地來到成都,在她看來,也說明成都圍繞賽事的整個產業正“變得更加專業化、職業化”。
最早讓她關注到成都出現“質變”的是成馬“驚人一躍”。2018年,開辦第二年的成都國際馬拉賽鬆運營權由萬達體育中標。據李思思所說,當時業內猜測,專業、市場力量的加持,成馬或將迎來升級之機。
正如外界所料,2019年,成都馬拉鬆成為國內唯一世界馬拉鬆大滿貫候選賽事,完賽成績獲得世界田聯和AIMS(國際馬拉鬆和公路跑協會)認可。此舉的達成甚至早於歷史更久的北馬和上馬,也讓李思思第一次感受到成都賽事運營行業的發展前景。
隨后,成馬又先后摘得“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世界田徑經營標牌賽事”和“世界田聯錦標賽事”的榮譽。
時任浙江體育局副局長李華曾指出,把賽辦好,就是要做好賽事運營,重視引進、舉辦、創辦體育賽事,特別是具有影響力的大型體育賽事,因為賽事是否有影響力、能否運營好,決定了賽事對城市影響和價值賦能的多少。
更形象地說,運營環節就是賽事的“放大器”和“聯通器”,也是讓賽事真正從“辦賽”走向“興產”和“營城”的關鍵。
比如,不斷升級的成馬吸引更多高層次“運動員”參與,賽事的更多內涵亦被挖掘。
在剛結束的2024成都馬拉鬆上,成都人工智能企業川大智勝副總經理李志剛跑完全馬后,不忘在“交流區”與來自天南海北的企業家“以跑會友”、探討商機。
成馬甚至還配套舉辦了一場“馬拉鬆博覽會”,以推動各類體育企業的撮合對接。
而在李思思看來,成都還在形成一整套成體系的賽事運營行業格局。
2022年,成都市賽事運營中心正式運行,從頂層設計層面為賽事運營提供支持保障。根據相關規劃,中心將為成都市申辦國際頂級賽事、創辦自主品牌賽事活動建立支撐。
潛藏在各大賽事背后的大小民營運營機構,攪活了成都體育產業的一池春水。在綜合性賽事穩步推進基礎上,成都已經沖擊各類單項頂級賽事形成特色,這離不開各個賽道更細分、領域更聚焦的運營機構加持。
賽事連連,世界三大綜合性賽會佔其二
在國際競技舞台上,成都逐漸積累了獨特的賽事名氣。
僅看2024年——
5月舉辦世界最高級別羽毛球賽事“湯尤杯”,入場觀眾累計7.5萬余人次,其中近半數來自外地,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羽毛球愛好者如潮水般涌入成都。
9月到11月步入“網球觀賽季”,一口氣迎來2024成都公開賽-ATP250、2024國際網聯世界網球巡回賽青少年年終總決賽、國際網聯青少年巡回賽J60和J100以及澳網公開賽亞太區外卡賽等五項國際賽事,商竣程、穆塞蒂等球員在成都激情揮拍。
在成都的布局中,這些高能級賽事作為“起錨點”,將能帶動包含消費、制造、文化在內的體育產業氛圍加速形成,一條以賽事撬動城市產業經濟發展的“成都路徑”已然浮出水面。
上海來觀賽的球迷宋歡發現,場內國乒全勝奪冠的成績,掀起陣陣高潮。場外,遠道而來的乒乓迷“血拼”同樣熱烈,“仿佛在過一個獨屬於成都的‘體育黃金周’”。
數據顯示,體育在成都“全面開花”,筑起產業的新興增長極。自2022年成都體育產業晉升“千億產業”后,去年產值進一步增至1160億元,增速達15.5%,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001.6億元,同比增長10.0%,增速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去年,國際專業體育智庫量子咨詢與英國杜倫大學商學院聯合發布關於國際賽事影響力的全球城市體育發展報告,成都位列全球城市第八。
以賽為媒,以賽塑城,形式多樣、覆蓋全面的國際賽事重新讓蓉城聚焦世界目光。
一個重點落在明年8月7日開幕的“世運會”上。繼成功舉辦大運會后,成都即將集齊世界三大綜合性賽會中的兩個——僅剩賽事“明珠”奧運會尚未“收入囊中”。
作為非奧項目最高水平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飛盤、跑酷、皮劃艇、攀岩、滑水、滑翔傘特技飛行、泰拳、桑搏、軟氏曲棍球、浮士德球等頗具觀賽體驗感、參與感的運動都將在“世運會”上拉開競逐。35個大項、61個分項、254個小項運動項目,讓宋歡充滿期待:“每一個都十分新鮮有趣,我就等著放票了”。
一系列高能級賽事在成都落地的同時,其體育之外的溢出價值也在進一步凸顯——不僅推動了當地體育產業的高端化發展,也為城市經濟和文化注入了新的動力。
成都已然是國際賽事輪番登場“搶灘”之地,它正與賽事“共舞”,並成為體育產業的一個國際新“賽場”。可以預見的是,在世運會的助推下,這座國際賽事名城還將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文字 | 伍養 體育大生意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