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中國春節申遺成功背后的“綿竹力量”

2024年12月06日11:25 |
小字號

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鬆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背后,鮮為人知的是,綿竹年畫為中國春節申遺成功作出的貢獻。

12月4日,綿竹年畫博物館原館長、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胡光葵介紹,綿竹年畫博物館和其代表性傳承人都參與了春節申遺並作出貢獻。按照國家文旅部要求,綿竹作為一個社區,在2023年2月進行了《第一批社區知情同意証明》和代表性傳承人《事先知情同意書》釆集,出具了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

此前,綿竹年畫2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興才、李芳福(已相繼去世 ),以及作為省級非遺傳承人的胡光葵和劉竹梅都參加了申報材料填寫。

胡光葵介紹,春節貼年畫是重要的民俗內容,綿竹木版年畫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綿竹年畫是傳統新年活動的載體之一,綿竹年畫《迎春圖》是春節期間民俗風情的表現,“綿竹年畫節”是慶祝傳統新年社會實踐的重要標志。他提供了表現春節習俗的手繪綿竹年畫《迎春圖》圖片和動畫片,同意在申報文本的編制中使用自己提供的文字材料和圖片資料。

據綿竹年畫博物館專業人士介紹,年畫是春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綿竹年畫博物館通過多種方式弘揚傳統文化,加強院校合作,編輯校本教材,把年文化融入到基礎教育中﹔與職業院校、高校合作,開設年畫專業教學,對年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利用年畫的特點,創作契合時代精神,反映新生活、新風尚的新年畫和年畫衍生品,滿足現代人生活中對年俗的審美情趣﹔採用新的模式,加強與數字、動漫、新媒體的合作應用,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和推廣途徑。加強年畫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改進年畫博物館的展陳,以新科技手段展示年畫,講好春節故事。

胡光葵表示,綿竹年畫作為“春節”這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要繼續傳承和創新年畫文化IP,讓“到綿竹過中國年”成為最響亮的名片,積極推動綿竹年畫文化走出歷史、融入當代、走向世界。

目前,綿竹市正緊鑼密鼓地籌備2025第二十四屆綿竹年畫節相關活動,積極推動春節及綿竹年畫文化的保護、傳承、傳播、轉化和創新,不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