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我國再添四項人類非遺代表作(新時代畫卷)

2024年12月06日07: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浙江麗水慶元縣如龍橋,始建於明初,是橫跨舉溪的一座南北走向木拱廊橋。
  竇瀚洋 陳化誠攝影報道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福建南平政和縣外屯鄉湖屯村的木拱廊橋屯福橋。
  李隆智攝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與孫子一同織錦。在長期實踐中,黎族婦女不斷完善技藝形態、提高技藝水平,逐漸發展並形成了由紡、染、織、繡四類技藝構成的完整體系。
  五指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黎錦挂包。
  五指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羌 年
  羌年期間,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群眾表演口弦演奏。該遺產項目集民間信俗、口頭傳統、表演藝術、傳統手工藝於一體,促進了代際交流、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
  本報記者 宋豪新攝

  羌 年
  羌年期間,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群眾吃壩壩宴。
  本報記者 宋豪新攝

  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鬆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九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5日,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通過評審,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春節為中國人所共享,在全國各地廣泛實踐。春節前后,圍繞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團圓和諧的共同主題,人們開展一系列活動,歡慶這一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羌年是中國羌族一年一度的傳統新年,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舉行慶典,相關活動通常持續3至5天。在此期間,羌族民眾舉寨團聚、祭天祭祖、祈福驅穢、慶祝豐收。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海南省黎族婦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纖維制作衣物等生活用品的傳統手工藝,以此制成的紡織品統稱為“黎錦”。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使用中國傳統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以榫卯連接並構筑成極其穩固的拱架橋梁技藝體系,主要分布於福建省東北部和浙江省西南部。

  截至目前,我國有44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

  (本報記者  鄭海鷗)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6日 08 版)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