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申遺成功!我國世界非遺總數達44項居世界第一
人民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韋衍行)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12月4日在巴拉圭亞鬆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發布的介紹詞說:“在中國,春節標志著新年的開始,以傳統歷法正月初一為歲首。春節前后,人們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辭舊迎新,祈福納祥,歡慶家庭團圓,促進社區和睦,這一慶祝過程俗稱‘過年’。除參加公共慶典外,人們祭祀天地和祖先,並向長輩、親友及鄰裡拜年,表達美好祝願。該遺產項目為中國民眾提供了認同感和持續感。”
2024年2月10日(大年初一),中國美術館舉辦“送福賀新春”活動。中國美術館供圖
天津大學教授、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表示,中國是農耕古國,農耕生產依從著大自然節律,即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而生活的規律又與生產節奏一致。為此,人們就分外看重一年一輪、冬去春來的時間節點——年,“經過幾千年創造和傳承的年,包羅了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國人可愛可敬的精神向往與民族性情。”
數千年來,春節不斷維系和強化著個人、家庭和國家的情感紐帶,對中華文明的綿延賡續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海外傳播范圍的日趨擴大,春節已成為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蕭放認為,春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享給世界人民的體現,“從年前的臘八到正月十五的幾十天裡,大家喜氣洋洋地過春節,體現了我們愛好和平、祥和的氛圍,營造的價值觀對我們當代世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春節和立春相近,春節符合自然倫理的價值、生態和諧的價值,對於世界也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