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變“常客” 越來越多珍稀鳥類在川越冬
“在長江邊,看群鳥競翔真的太壯觀了!”12月1日,來自成都的游客吳亞偉興奮地說,“今天特意帶孩子到瀘州市東門口觀鳥,不僅遇到了成群結隊的紅嘴鷗,還目睹了壯觀的長江野生魚群……長江的生態環境確實越來越好了。”如今,在宜賓,賞鷗、看魚、逛三江六岸,已經成為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休閑新時尚。
11月21日,上千隻黑頸鶴在距離瀘州市東門口600公裡外的阿壩州紅原縣月亮灣嘎曲河附近駐足。攝影師陳卓和彭明燕用無人機記錄下了這一壯觀景象。根據記錄,這是觀鳥愛好者首次使用無人機在紅原縣拍攝到如此大規模的黑頸鶴群體。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不僅是世界上15種鶴類中唯一的高原鶴種,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這次上千隻黑頸鶴聚集在月亮灣的場景極為難得。
11月12日,甘孜州爐霍鮮水河國家濕地公園內水面波光粼粼,50余隻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在濕地上悠閑地覓食。不遠處,10多位架著超長遠攝鏡頭的攝影師正悄悄地記錄下這珍貴的瞬間。“近來,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觀鳥愛好者來到濕地公園拍攝黑鸛等候鳥。”攝影師王福明介紹。自2012年起,爐霍縣的一些攝影師就開始跟蹤記錄這些飛臨爐霍的候鳥。“黑鸛已經連續12年選擇爐霍縣作為遷徙途中的停留點。”爐霍縣攝影家協會成員益西次裡說。爐霍縣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股負責人楊健向記者透露,爐霍縣地處四川省西北部,這裡連接著候鳥北方繁殖地與南方越冬地,是眾多候鳥遷徙路徑上的重要休憩站。每年經過爐霍縣的候鳥數量已達上萬隻,其中不乏黑鸛、黑頸鶴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鳥類。
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告訴記者,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候鳥的到來不僅取決於季節變化,更需要適合的棲息地。今年1月11日,成都觀鳥會發布了2024年四川盆地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結果,共計在成都、德陽、眉山、綿陽、自貢等13個城市記錄到水鳥78593隻,其中黑頸鶴、卷羽鵜鶘、東方白鸛和彩鹮均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成都觀鳥會將會同多方部門與機構在2025年1月組織實施新一輪越冬水鳥同步調查,並發布最新的四川盆地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相關結果。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海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