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匯聚多方力量,提供優質服務——

這個“助老市集”不一般

本報記者 霍旻含
2024年12月02日09: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對於北京市建國門街道趙家樓社區的老年居民來說,每月8日是個值得期待的大日子:在這一天的胡同空地上,一場“助老市集”如期而至。

  社區是養老的重要一環,許多基礎設施、基本服務能否“落地”,與社區密切相關。日前,記者來到趙家樓社區,感受“助老市集”為社區老人帶來的便利。

  

  社區搭台,匯聚助老力量

  “助老市集”不大,卻“五臟俱全”。理發、縫紉、修自行車、測血壓血糖等生活服務,助聽器、保健藥品、地方美食等商品銷售,金融理財、法律維權、旅游等專業咨詢……從頭走到尾,老年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和需求都被“一網打盡”。

  看著市集一派熱鬧景象,趙家樓社區黨委書記金坤范樂開了花。2018年,金坤范來到趙家樓社區任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社區服務站站長。一項項工作,一次次走訪,讓她和社區裡的老人成了“老熟人”。

  “很多老人不會網購,出門也不方便,我們就想著辦個市集,把商品、服務送到家門口。”金坤范說。

  在趙家樓社區,60歲以上的常住居民有1972位,佔社區常住人口比例超過30%,老齡化程度較高,其中一些還有殘障、失能等特殊情況。

  在全國范圍內,像這樣的“老齡化社區”還有很多。如何構建老年友好型社區,成了社區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趙家樓社區做的,就是“擴大朋友圈”。“養老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加入進來,所有對老人有益的,我們都歡迎!”金坤范說。

  從2022年起,趙家樓社區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助老志願服務。社會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都成了社區動員的對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銀行、地鐵、高校、物業公司……助老的隊伍不斷壯大,如今已有40多家。

  社區搭起平台,將日常基層服務中了解到的老年需求進行匯總,志願單位出資、出力、出點子,優勢互補、各顯其能——

  有的單位給失能老人家中加裝了扶手,有的單位提供智能手機課堂一對一輔導,還有的單位直接“認領”困難老人、定期電話慰問……廣受好評的每月“助老市集”,正是社會企業參與社區助老的代表成果。

  對企業來說,參與社區助老不僅能拓展業務合作空間,還履行了“愛心助老”的社會責任。市集上,記者與華潤醫藥老干部服務中心總監林喬攀談起來,她已經連續兩年和同事一起到場參與趙家樓社區的助老活動,“優雅地老去不容易,社區的組織和牽頭很關鍵!”

  老年參與,點亮“銀齡未來”

  除了五花八門的服務,市集上活躍的“銀齡志願者”也吸引了記者注意。

  “不光是自行車,桌椅板凳、窗戶、水龍頭,我都能修!”68歲的於予英聲音洪亮。

  作為趙家樓社區33年的老居民,也是社區“幫把手公益服務隊”的隊長,於師傅提起自己的修車攤時很“得意”:“周邊居民都知道我,要是有事兒沒來,還總有人找。”

  離修車攤不遠,測血壓血糖的攤位前也圍著不少人。78歲的高育麟正給一位居民測量血壓,操作測量器械格外麻利。

  “我退休前不是醫生,但因為經常在醫院看病,熟悉一些血壓血糖測量的基本指標。”高阿姨手裡忙活著,還一邊和來測量的鄰居聊著近況。這項志願服務她從剛退休做起,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十余年。

  像於師傅、高阿姨這樣的“銀齡志願者”,趙家樓社區還有不少。2023年,社區正式成立“銀齡管家助老志願隊”,許多退休居民自願加入。每月“愛心一餐”制作美食、入戶探訪高齡老人、開展攝影等興趣技能培訓……各類社區公益活動,都能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有多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指出,建設老年友好城市要以促進“積極老齡化”為目標,而其核心就在於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換句話說,老年人不應只是被關懷、照料的對象,還應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互助養老,讓老年人積極參與到社會服務中,實現普通居民間的相互幫扶與慰藉。

  自2003年起,全國老齡委持續開展“銀齡行動”,鼓勵老年人在自覺自願、量力而行的原則下,以各種形式參與基層治理、社會服務。截至今年7月,全國參與“銀齡行動”老年志願者總人次已超700萬,受益群眾4億多人次。

  在趙家樓社區,互助養老的機制正在持續完善。金坤范和社區工作者們期待通過拓展共建單位、聯動“一老一小”,繼續豐富老年互助的方式,並通過申報“銀齡未來”等志願服務項目,把既有助老實踐總結提煉成長效經驗。

  旅居康養,拓展“享老”思路

  在這次的“助老市集”上,中國旅游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旅旅行”)的攤位是個“新面孔”,不少老人好奇駐足,了解旅行產品、咨詢出游問題。

  中旅旅行華北區域公司渠道負責人趙大地向記者介紹:“下一次,我們還希望把一些沉浸式體驗設備帶進社區,比如站在裡面不用佩戴任何設備,就能身臨其境觀看新疆、海南等地實時風光的‘CAVE空間’,讓老人在家門口體驗旅游觀光的樂趣。”

  提起老年群體的旅游,趙大地說:“現在很多健康老人、活力老人,喜歡結伴出行。還有些老人,行動沒有那麼方便,但精神狀態很好,隻要有人陪護,也很願意出門旅游。”

  全國旅游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康養旅游市場規模已接近900億元。旅居、度假等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養老正逐漸向“享老”轉變。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特別指出要從“老年文體服務”“旅游服務業態”等場景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

  “老年友好”的“銀發游”與普通旅行相比有哪些特別之處?趙大地介紹了中旅旅行的實踐經驗——

  從選定老年人喜歡的旅行目的地、提供旅途前后“從家到家”的接送服務、為老年客戶定制出行保險、配備全天應急熱線,到延長在景點的停留時間、提供適合老年人口味與營養需求的配餐、為旅行配備專業醫護團隊……老年人出行的各種細節都得到關注與優化,“享老”有了更多保障。

  “通過參與社區‘助老市集’,我們希望能更了解老年人想要什麼。”趙大地告訴記者,“未來,我們會推出更多‘銀發游’線路供老年人選擇,滿足他們包括交流、學習、娛樂的更多需求。”

  (應受訪者要求,林喬為化名)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