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下單 護士上門 成都“網約護士”上線
護士需經培訓和考核,患者情況需經充分評估

餓了,在外賣平台下單,騎手很快就能把餐食送到你家門口。
需要換藥、催乳、置管……行動不方便怎麼辦?
如今,你也可以在手機上點一點,坐等資深護士帶著藥械,上門進行專業護理。
記者了解到,成都市域內多家醫院已於近期正式啟動了“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更多的醫院亦在籌備中。當下,衛健系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體系,“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將更廣泛、更深入地來到市民的生活中。
患者大多行動不便
家屬感謝護士上門解決后顧之憂
11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四川省婦幼保健院的劉慶蘭護士休息,送孩子到幼兒園上學后,醫院的“護佑到家”微信群發來新消息,“有位產婦需要上門護理傷口”。劉慶蘭家距離產婦的位置比較近,於是她打開醫院的小程序接了這一單。與此同時,她的手機也收到了短信提醒和產婦的病歷等信息。換上外出工作服,帶著護理箱,她驅車向城市的西郊趕去。
“我們那個微信群有近百名N2層級以上或工作五年以上的護士,各自的家分布在成都主城的各個位置,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就近‘接單’。”劉慶蘭介紹。
目的地在一個月子中心,產婦張希(化名)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身上的傷口讓她行動有些困難。劉慶蘭帶著親切的笑容走進房間,互相核實身份后,她安慰張希:“恢復得不錯,不用太擔心。”護理之余,劉慶蘭還對張希的飲食、睡眠、心理及寶寶的發育情況等進行了全面評估——在醫院,她有整個科室醫護團隊支持,而上門護理,這一切都需要她獨立完成,因此此前她專門在這方面進行了培訓。
午后兩點,城市的南邊,四川天府新區人民醫院護士陳丹、付琴把科室工作處理完之后,趕往患者張奶奶家……72歲的張奶奶不久前骨折,在該院治療出院后,由於病情導致無法自主排尿,需要留置尿管,她的兒子預約了護士上門護理。
陳丹、付琴首先確認了患者信息,套上鞋套,消毒后,佩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進入張奶奶房間,隨后測量生命體征、評估病情、簽署上門服務同意書,再開始操作。
張奶奶很高興,一邊與護士聊天,一邊接受治療。為了后續及時提供健康指導,陳丹和張奶奶的兒子還加了微信。
記者了解到,需要護理上門服務的患者大多行動不便,有傷口換藥、母嬰護理、換胃管和尿管等需求。其中一名患者家屬告訴記者,其年邁的父親患有慢性病,不太會用智能手機,遠在外地上班的他可遠程下單,為父親預約護士上門:“特別感謝這些護士,為我解決了后顧之憂。”
護士需經過培訓和考核
上門前需要充分評估患者情況
在院外上門護理,如何保証安全,是各家醫院護理部負責人最關切的問題之一。
記者從多家醫院了解到,首先是對護士的准入進行把控,各家醫院通常要求相關護士具備N2及以上甚至N3及以上層級,且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四川省婦幼保健院護理部負責人賀曉春介紹,相關護士還需經過培訓和考核,其中較重要的是對操作流程進行全面培訓,因為護士在院外需要獨當一面:“例如在院外指導母乳喂養,就不能隻做這一樣,還需要對母嬰進行更全面的評估,對家屬、產婦都要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
劉慶蘭是N2級護士,從事助產工作已有10年,十分擅長產后護理工作﹔天府新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護士長江燦是N3級,從事護理工作已有13年,是產后無痛通乳+催乳小組的組長,已有幾十次上門護理的經歷。
其次,上門護理的對象,通常是其醫院的出院患者,或者在其醫院就診過的患者。天府新區人民醫院護理部負責人謝林峻介紹,“這樣的病人,我們可以從信息系統中了解和評估他們的病情,隻有符合居家護理的條件,我們才能上門護理。”對於其他有需求的患者,賀曉春告訴記者:“每個患者下單前都要填寫評估單,護士可以通過評估單看到相關的病歷材料、現狀圖片等。即使這個患者沒有在我院就診過,我們也能夠進行充分評估,確認能否上門護理。”據悉,各家醫院均在不斷優化其線上評估功能,對於護理部分,交由護理團隊評估﹔若需要醫生判斷,醫生團隊也會共同參與。
哪些項目可以做?這也是各家醫院謹慎探索的部分。以四川省婦幼保健院為例,當前開展包括寶寶護理、媽媽護理和專科護理的29項上門護理服務內容,絕大多數是非侵入性的。賀曉春介紹:“院外開展輸液、肌注、PICC置管會有一定的風險,對此我們都要充分評估。如果護士在上門護理時遇到困難,我們有一個線上的遠程會診系統來幫助護士。”謝林峻也說:“針刺等侵入性的方法,主要擔心不良的藥物反應。我們也會謹慎探索,在相關政策完善之后,例如針對癌痛病人開展肌肉注射。”
這些措施,既保証了患者和母嬰的安全,也保証了護士的安全。劉慶蘭還告訴記者,醫院為所有參加上門護理服務的護士均購買了保險,“讓我們安心開展工作”。
謝林峻還拿出一本名為“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制度”的冊子告訴記者:“這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編寫的。”這本冊子涉及准入和退出制度、培訓和考核制度、儀表和行為規范等多個層面。其中佔據許多篇幅的,是對安全進行指導,這又涉及醫療廢物管理、安全事件應急預案、隱私保護等多個層面。
成都市域內多家醫院已陸續推出“上門護理”
收費包含“醫療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
“互聯網+上門護理”的政策背景,可以追溯至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和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2023年,國家衛健委印發《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提出開展延續性護理服務、擴大“互聯網+護理服務”等內容。
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域內的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天府新區人民醫院等公立醫院已陸續開展“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民營醫院方面,四川現代醫院、四川錦欣西囡婦女兒童醫院、成都雙楠醫院也已陸續開展,亦進行了市場化、個性化的探索。例如四川錦欣西囡婦女兒童醫院推出的“欣護到家”,服務項目達33項,月接單量超過300單。
此外,記者還從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等成都市市級醫院了解到,各家醫院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互聯網+上門護理”服務,預計將於近期陸續上線運行。
對於患者關心的費用問題,記者從上述各家醫院了解到,單次服務的價格根據項目和距離的不同,在100元至400元左右,通常採取“醫療服務價格+上門服務費”方式收費,相關醫療服務價格均與院內相同。
預約流程:找到相關醫院的微信小程序、服務號或公眾號,再找到相關上門服務入口,填寫相關信息並在線支付,即可等待護士上門護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鄭曉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