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四川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一年間的鄉村探變

2024年11月20日08:45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鄉村探變

11月13日,星期三,綿陽市游仙區魏城鎮鐵爐村,各家民宿本周末的客房差不多已預訂一空。過去10多年,鐵爐村通過保護開發利用夯土老建筑和打造3000多畝農事體驗種植基地,開發出“吃土菜、穿土布、住土屋、親土地”全鏈條農文旅融合新業態,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一年前,在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推進會議召開前,全省各地代表曾赴這裡學習取經。如今,一年過去了,四川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進展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守底線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11月12日,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帶著農技人員查看剛剛出苗的小麥和油菜。李君說,作為來年農業生產“第一仗”,小春糧油作物種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明年全村農業生產大局。

“還有多少果子沒賣出去?”同一天,一見到脫貧戶范永軍,南充市南部縣萬年鎮金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洪茂就拿出本子一邊問一邊記錄。眼下正是金山村主導產業柑橘的上市時節,銷路和價格的變化,都將影響到脫貧戶的收入。

兩名村干部的忙碌,指向四川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守底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也是曾經的脫貧攻堅戰主戰場,這兩個底線任務鬆不得。”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錨定“多產好糧”充實“米袋子”、全力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整體戰翻身仗鼓起脫貧戶“錢袋子”兩大任務,推出多項舉措。

充實“米袋子”方面,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堅持穩面積、提單產,並提高省級種糧大戶補貼標准。今年,結合全省農情實際,四川啟動實施“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在115個縣建設1000個糧油千畝高產片。數據顯示,全省夏季糧油作物和秋糧單產明顯提升,帶動夏糧總產量同比增長2.7%、油菜籽產量同比增長5.6%,秋糧有望實現播面和單產“雙增”。

鼓起“錢袋子”方面,四川制定印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1+8”工作方案》,並在此基礎上,對全省脫貧地區、脫貧人口和欠發達縣域傾斜更多項目、政策和幫扶力量,全力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整體戰、翻身仗。同時,四川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銀”,加快促進脫貧群眾增收,因地制宜推動重點區域發展。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省實現脫貧人口務工就業247.9萬人、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的112.4%。

更宜居

探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

11月11日下午,開完壩壩會,廣漢市三星堆鎮龍興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曾祥宇總算能歇口氣了。在歷經5個多月的宣講和十多場壩壩會后,村裡的村庄垃圾回收站點優化布局方案和污水處理設施改擴建方案最終敲定。

曾祥宇介紹,去年底,村裡請來鄉村規劃專業團隊,擬定了村庄垃圾回收站點優化布局方案和污水處理設施改擴建方案。但是,村民們對內容提出了不同意見:垃圾回收站點能否和村庄保持合理距離?污水處理設施改擴建是不是過於超前?因此,龍興村沒有立即上馬工程,而是選擇廣泛征求意見。

不只是龍興村。去年底至今,圍繞如何因地制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特別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這兩個最容易“跑偏走樣”的領域,四川開展了諸多探索。

一年來,四川先后印發《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規范》等政策文件,讓各地在實際工作中因地制宜、穩扎穩打地推進。同時,針對全省氣候條件多樣、地形地貌復雜的現實,以及經濟基礎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將全省劃分為平原地區、丘陵地區、山區以及民族地區等多個類區,分別制定差異化成效評估指標,指導各地有力有序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絕不搞大拆大建,緊扣群眾急難愁盼‘關鍵小事’,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既能避免資源浪費,又能保留鄉村風貌。

據了解,四川計劃今年起,用5年完成1萬個行政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其中,今年啟動的2000個村,已對標規范開展補短建設。

更興旺

建平台推改革,帶動產業振興

“按現在的市場價,一畝地能收入5000多元。”11月12日清晨,發出了1000斤豌豆尖后,廣安市岳池縣喬家鎮楊壩村曉安種植農場負責人安靜算起了賬。

村庄基礎設施改善了,如何讓產業興旺起來?答案是建平台和推改革。

建平台,是打造農業現代化的載體——現代農業園區。聚焦質量提升,今年起,四川健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管理機制,推動各地強化園區資源、政策和項目傾斜力度,布局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鏈條,培育產業融合新業態,進一步放大園區的引領帶動示范作用。

在做大做強園區平台功能的同時,四川打破既有行政區劃,強化園區聯動建設產業集群。在園區內部,重點布局建設特色產業強鎮,逐步完善農業現代化支撐體系。今年內,四川評定(含升級)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85個、產業集群2個、產業強鎮66個。

加快構建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挖掘農業資源的多元價值。

“既是園區,也是景區。”廣安市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村民唐華介紹,地處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的群策村,在過去幾年陸續建成觀光步道,開發了採摘體驗游等多個項目,成為園區內的著名“打卡地”。在剛剛結束的龍安柚採摘季,村裡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吸引游客在當地消費上千萬元。“光是我家的農家樂,就實現營業額4萬多元,幾乎趕得上我家柚子的銷售收入了。”唐華說。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78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400億元。

推改革,就是深化以產權為核心的農村改革。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四川先后開展土地細碎化治理試點、擴大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范圍、部分地區農村宅基地兩項試點和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1+20”試點等多項改革任務,進一步激發全省農業產業發展活力。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省家庭農場已達25.3萬家、農民合作社達10.8萬個,帶動土地規模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

園區筑基、產業賦能,前三季度,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5082.57億元、同比增長2.8%,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7元、同比增長6.6%。

更和美

多方面著手提升村庄“軟實力”

“劉金武,拾金不昧一次,獲得5000積分,獎勵小家電一個。”11月11日上午,內江隆昌市雙鳳鎮天灣村舉行每月一次的村容村貌改善積分、鄉風文明積分兌換活動。從去年開始,為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在全體村民投票贊同后,天灣村通過了包括庭院衛生、鄉風文明在內的多個“積分制”村規民約。

村庄的“軟實力”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需要解決的又一個問題。

“近一年來,我們重點從完善提升農村公共服務、基層治理水平等方面著手。”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說,這是提升村庄“內涵”的關鍵一步。

在公共服務方面,聚焦提升農村教育、醫療和養老服務水平,四川打出“組合拳”。一年來,通過加快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城鄉義務教育階段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比例進一步優化。在醫療方面,目前全省80.73%的鄉鎮衛生院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服務能力標准,45個縣域實現公辦養老機構縣級直管。

“這本身也是城鄉融合的一種體現。”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雪平介紹,隨著教育、醫療等城鄉公共服務水平的逐步拉近以及產業的發展,現在回村創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基層治理方面,去年開始,四川陸續啟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同時,全面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建設,建成“川善治”數字化鄉村治理平台,力爭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

“經過這一年的摸索,我們積累了諸多經驗,特別是在村民參與積極性、基層矛盾化解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有了不少成功案例。”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四川將加快總結梳理,為下一步工作提供更多的參考和借鑒。(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王成棟)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