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文學藝術獎:推動文化振興 營造文化氛圍
11月13日,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在四川樂山沙灣沫若劇院舉行。此次,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作品108件參與征集,最終評選出文學大獎作品3件、藝術大獎作品2件、新人新作獎作品20件。其中,中篇小說集《霞滿天》、長篇非虛構《昨日的邊城》、長篇小說《爹》獲評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文學大獎,川劇《變臉》、舞劇《屈原》獲評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藝術大獎。
王蒙:對文學、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絲毫不減
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上,年滿90歲的“人民藝術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的作品《霞滿天》獲得文學大獎。
《霞滿天》,收入王蒙兩部中篇近作《霞滿天》和《生死戀》。兩篇作品都事關人生與命運,但無論人生和命運怎麼起落,愛和善的光芒始終照耀前行﹔真與美的信念,始終充盈心中。勇敢與堅韌、信念與堅持、向往與堅定,燦爛了主人翁的晚霞流年、夕陽人生,是90高齡的王蒙獻給世界和人間的一曲戀歌。
聊到對生活的態度、創作的態度,王蒙動情地說:“雖然視力和聽力減退了,但對文學、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絲毫不減。”
王蒙在樂山大佛前留影。楊心梅供圖
頒獎儀式前,王蒙乘船游覽樂山大佛。在雄偉的大佛面前,他談起自己對樂山的回憶、對郭沫若的敬意。“成都周邊的重要景點很多,像都江堰、樂山大佛、大熊貓基地和三星堆等,所以我來成都的時候,到樂山‘一看一游一走’是常有的事。”王蒙介紹,其實在2017年,他就去過一次沙灣,拜訪了郭沫若故居。在王蒙看來,郭沫若文學藝術獎正是對郭沫若最好的懷念。
王蒙認為,郭沫若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樂山以郭沫若之名設立獎項是非常有意義的。“樂山離成都非常近,在國家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相信這裡好多題目可以選、好多文章可以做。”王蒙期待,以郭沫若文學藝術獎為切入點,面向全國、全世界,積極推動文化振興,營造更好的文化氛圍。
龔靜染:書寫“小城大歷史”
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上,一本與馬邊人文歷史息息相關的著作《昨日的邊城》,獲評文學大獎。
《昨日的邊城》作者龔靜染是地道的樂山人,現居成都,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專委會副主任、樂山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此次獲獎,他帶著他的“小城大歷史”回到家鄉。
“《昨日的邊城》,用一個非虛構的散文形式,把小城幾百年的歷史匯集在了一起。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呢?我想這是有些機緣巧合在裡面的。”龔靜染說,過去,他記憶中的馬邊有些偏遠,但令人神往、充滿好奇。“我第一次去馬邊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地方非常有意思,而且它的歷史也非常吸引我。”《昨日的邊城》是龔靜染寫得最快、也是最投入的一本書。閉關一年,一氣呵成。
龔靜染近影。受訪者供圖
一直以來,龔靜染的作品裡都有一種鄉土情懷,“我是樂山人,從小在五通橋長大。雖然現在生活在成都,但是我覺得,其實我跟樂山之間有深深的羈絆,我就是屬於樂山的。”龔靜染表示,作為樂山人參加這次評選與有榮焉,能夠得到大獎更是非常幸運。
作為一名作家,龔靜染充分認可郭沫若文學藝術獎的重要性。“樂山是一個文學底蘊非常深厚的城市,作為郭沫若的故鄉,設立並主辦郭沫若文學藝術獎,意義非凡。”龔靜染認為,獎項是對作者寫作的一種鼓勵,他將以此為動力,繼續前行於寫作之路。
舞劇《屈原》:以沫若經典繪愛國之魂
舞台上,屈原的身姿傲然挺拔,隨著一卷卷簡牘緩緩展開,一幕幕動人的故事精彩上演……11月13日,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揭曉,由樂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樂山市沙灣區承發國有資產經營投資有限公司打造的舞劇《屈原》獲評藝術大獎,並於頒獎典禮結束后進行現場展演,獲得掌聲喝彩聲不斷。
舞劇《屈原》。宋雪供圖
1942年4月3日,正值抗日戰爭的艱苦時期,郭沫若新編歷史劇《屈原》在重慶國泰大戲院(國泰藝術中心前身)首演,轟動全城。80年后,在紀念郭沫若誕辰130周年之際,樂山選取郭沫若歷史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屈原》進行改編。“我們作為基層文藝創作單位,有幸將它改編成舞劇,也是希望通過不一樣的藝術形式,致敬這位從樂山走出去的文學巨匠。”樂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岷波說。
2022年,舞劇《屈原》在沙灣首演,通過《橘》《陷》《辯》《節》四幕,以屈原的千古名篇《橘頌》為切入點,對屈原的一生進行高度凝練。
作為樂山市文藝精品創作的重大成果,舞劇《屈原》首演便獲得好評不斷。
2023年10月,舞劇《屈原》全新改版后在成都首演,登上四川大劇院舞台,吸引1500余名觀眾入場觀看,上座率超過95%。2024年6月,端午假期,舞劇《屈原》在重慶國泰藝術中心連演兩場,這也是該劇時隔82年再次“回到”首演地,演出共吸引約1600人次觀看。
自首演以來,舞劇《屈原》參加第三屆四川藝術節,榮獲第五屆四川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劇目獎”,並獲四川藝術基金大型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舞劇《屈原》,以沫若之筆,繪愛國之魂。借《橘頌》之韻,展風骨氣節,抒家國情懷……”接過郭沫若文學藝術獎藝術大獎的榮譽,創作團隊無比激動,也深感光榮。
川劇《變臉》:回望經典、致敬經典、傳承經典
“川劇《變臉》,講述的是一個恪守傳統的江湖藝人水上漂身懷變臉絕技,為傳承衣缽收狗娃為徒,不料狗娃女扮男裝,水上漂最后打破傳男不傳女的陳規,傳藝給狗娃的故事。”四川省川劇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劉欣介紹,該劇目一經推出,便成為一部深受觀眾喜愛、斬獲無數獎項的川劇經典劇目,是四川省川劇院的一張傲人名片。
1997年,“巴蜀鬼才”魏明倫創作了《變臉》,由謝平安、張開國、劉忠義執導,任庭芳、楊韜主演,首次搬上川劇舞台。劇目先后榮獲“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曹禺戲劇文學獎”、第七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等獎項。
該劇目也以其深邃的思想、起伏的故事、動人的情感和獨特的民俗民風民情展示,獲評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藝術大獎。
“能獲得藝術大獎,對於川劇《變臉》劇目,對於戲曲來說,是個很高的榮譽,對川劇的發展、劇目的創作都有非常好的推動作用。”劉欣介紹,川劇《變臉》是一出藝術性、思想性高度統一的劇目。該劇曾獲四川藝術基金2021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2022年2月至3月完成排練后,在成都、內江及線上展演。2024年,四川省川劇院再次復排川劇《變臉》,並將於近期上演,本次復排,也是四川省川劇院回望經典、致敬經典、傳承經典的有力嘗試。
唯有傳承,可至久遠。如何通過“戲曲+”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劉欣表示,郭沫若文學藝術獎的評選極大地鼓勵了創作人員,同時也激發更多人投身文藝創作隊伍。(楊心梅、宋雪、趙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