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從“名人”到“名城”,樂山如何擦亮“文化”金字招牌?

2024年11月14日13:5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樂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樂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11月13日,樂山市沙灣沫若劇院迎來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該獎項設立於1989年,是以樂山市人民政府名義頒發的全市文藝類唯一綜合性獎項。本屆郭沫若文學藝術獎共評選出25件獲獎作品。這些作品從108件征集作品中脫穎而出,涵蓋了文學、美術、書法、攝影、戲曲等多個藝術領域,充分展示了樂山市文藝創作的多樣性與卓越水平。

歷史文化名人,既是一座城的名片,也是一座城的靈魂。作為郭沫若先生的故鄉,沫若文化深深扎根在樂山這方文化沃土之中。如何以“名人”賡續一方文脈,從而造就一座充滿文化魅力的“名城”,樂山在探索發展中給出了答案。

軟實力建設:從“獎項”到“文化象征”

1942年,目睹“皖南事變”而義憤填膺的郭沫若先生,僅用10天時間,提筆揮就了一部波瀾壯闊的話劇《屈原》,以楚國三閭大夫屈原跌宕起伏的命運映射現實世界的斗爭,展現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激烈交鋒。該劇一經公演就引發巨大轟動,極大激發了全國民眾的愛國熱情與反抗精神。

2024郭沫若文學藝術獎頒獎典禮現場,古琴悠揚,編鐘鳴響,隨著簡牘緩緩展開,屈原傲然挺立的身影隨之登場……這部充滿了傳奇色彩的經典巨制,以舞劇形式登上舞台,又一次帶領觀眾深入感受沫若文化的魅力。

舞劇《屈原》是2022年樂山為紀念郭沫若誕辰130周年而創作的作品,先后在沙灣沫若劇院、四川大劇院、重慶國泰藝術中心等地展演,曾獲得第五屆四川文華劇目獎。這部作品也獲得了本屆郭沫若文學藝術獎的藝術大獎。作為從樂山走出去的作品,舞劇《屈原》深深植根於沫若文化的底蘊,通過現代藝術形式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在舞劇創作之初,我們便思考著如何以多樣的方式紀念郭沫若先生。最終,我們選擇了舞蹈這一藝術形式,重現先生的傳世之作,向經典致敬,傳承沫若文化。”獲獎作品舞劇《屈原》主創人員鄭岷波表示,明年計劃以舞劇《屈原》為依托進行全國巡演,通過巡演將這部經典劇目呈現給更多觀眾,同時弘揚樂山的沫若文化。

文化的力量,不僅僅體現在一座城市的建筑風貌與歷史遺產,更深刻地體現在人們的文化認同與情感共鳴上。正是這種認同,才使得郭沫若文學藝術獎不斷吸引著文化名人和藝術工作者的關注。從一個地方性的文學藝術獎項,逐步成長為承載地域文化認同與精神內涵的象征,展現出樂山文化的“軟實力”。從樂山走出去的“獎項”,也正在向更廣闊的文化舞台延伸,成為地區文化和藝術價值的“重要符號”。

硬設施提升:從“地標”到“遺產活化”

走進位於樂山市沙灣區文豪路一座中式穿斗木結構古朴老宅,背負綏山、面向沫水,這裡便是郭沫若先生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學習的故居,也是沫若文化傳承的“根”。

自2006年“樂山郭沫若故居”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以來,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這裡從過去單一的郭沫若故居,延展出了郭沫若紀念館、沫若文化苑、沫若書法藝術館等區域,並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了沫若文化的重要“地標”。

改造升級紀念館內聲、光、電等多媒體設備以及展櫃、展板、展牆、休息區,新增投影數字沙盤、交互式觸摸屏、透明全息屏、沉浸式空間等先進的展示系統,對故居閑置房間進行利用,增補史料和實物,新建主題展廳……今年9月,郭沫若故居景區啟動了展陳及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通過硬件設施的更新與完善,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樂山文化的窗口,實現了由“看”郭沫若生平,到真正“走進”沫若文化的轉變。

“昨天來到樂山,我參觀了郭沫若故居景區,發現該景區運用了很多現代化展示手段,讓展覽形式變得豐富多樣。同時,我也注意到這裡精心搜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與照片。”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監事長,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越表示,返程后,他會向他的學生們推薦樂山,讓他們能利用寒暑假期間來這裡進行游學,感受這位文學巨匠的生活軌跡與精神遺產。

作為一處歷史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化傳播使命。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故居的保護與提升利用,不僅是對歷史的“紀念”和“保存”,更通過“遺產活化”這一方式,讓歷史與當下、傳統與現代之間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對話。

從“名人”到“名城”,提升本土特色文化影響力,是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命題。樂山在繼承創新中持續弘揚沫若精神、賡續一方文脈,推動文化強市建設,通過軟實力的建設、硬設施的提升,不斷擦亮沫若文化“金字招牌”,為樂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宋瑞琦、包思雅)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