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袁庭棟:我願意當成都方志館的宣傳員

2024年11月12日11:3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震撼!我沒想到方志館收了這麼多東西。”......

被譽為“一地之百科全書”的地方志遇上“成都活地圖”的袁庭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11月8日,著名巴蜀文化學者、“成都活地圖”袁庭棟來到成都方志館參觀。初次踏入成都方志館,他被這裡的“方志天地”所震撼。他在館藏資料間徜徉,不知不覺中度過一個下午。

“我過去認為,成都圖書館的地方文獻館就是了解成都文化的資料寶庫。今天看了成都方志館,這裡的東西也是了解成都歷史文化的好地方,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資料保管整理得很好。”袁庭棟笑容滿面地說,“我願意為成都方志館當宣傳員,讓這兒的人氣越來越旺。”

袁庭棟與工作人員合影。成都方志館供圖

袁庭棟與工作人員合影。成都方志館供圖

首次走進成都方志館 就像回家一樣

漫步成都方志館,置身於方志文獻之間。袁庭棟雙臂交叉抱胸若有所思,認真聆聽著講解員的解說。盡管是首次走進成都方志館,但這裡對他就像回家一樣。對於館內的每一部典籍、每一張照片、每一個故事,他充滿濃厚興趣,如數家珍般與大家分享和討論。發現感興趣的典籍,袁庭棟還會認真翻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袁庭棟翻閱書籍。成都方志館供圖

袁庭棟翻閱書籍。成都方志館供圖

“記載一個地方的書籍,古代統稱方志。方志是我國古籍中非常珍貴的一個大類。”在袁庭棟看來,編纂地方志既是為后人保存歷史,又為當代提供參考和資政,“編纂地方志是延續千年的優良傳統,前人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地方志寶庫。這是了解國家歷史文化非常重要的資料。”

80多歲的袁庭棟長期研究巴蜀文化,已出版《巴蜀文化志》《天府的記憶》《成都街巷志》等經典書籍,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成都街巷志》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一部書,流沙河給予“功德無量,空前絕后”的評價。袁庭棟介紹,他正在編著《成都人物志》,“我精力有限,事情也多,但還是想把這部書編出來。”

袁庭棟回憶,讀大學時,他便養成查閱地方志的習慣。這對他的寫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那個時候,學生要查閱方志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袁庭棟說,近年來,隨著方志的廣泛宣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和認識方志,方志的功用日益增強。他相信未來方志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要進一步做好方志的推廣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和使用,進而喜歡方志。”

鼓勵成都方志館希望能夠持之以恆,堅持堅持再堅持

方志編修,源遠流長。一座方志館,覽盡成都3000年的發展變遷。成都方志館面積2100平方米,包括成都方志地情館、文獻館、成都歷史人物廉潔專題展,擁有各類志書、年鑒、舊志、地情讀物等各類藏書近10萬冊。成都方志館以方志的形態全景式記述成都的“前世今生”,讓參觀者穿越時空,縱覽歷史。

袁庭棟參觀成都方志館。成都方志館供圖

袁庭棟參觀成都方志館。成都方志館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市全面實施依法治志,地方志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成都方志館推陳出新,創新方式,吸引更多群眾深入了解方志文化,利用方志資源。通過舉辦“尋找蓉城紅領巾小史官”、成立“蓉城方志好課”講師團、開展方志進高校系列活動等方式,學史明智,學史增信,以史鑒今,讓更多學生、市民了解成都的發展變遷、歷史文脈和城市基因。

在成都方志館,袁庭棟看到許多珍藏文獻,還有名人捐贈的書籍,讓他感嘆不已。在他看來,走進成都方志館能夠讓市民快速了解成都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感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一個展示成都歷史文化的平台,更是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過去地方志主要工作是編修志書和年鑒,你們現在做了很多‘方志+’的事情。”作為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對成都方志文化宣傳工作大加贊賞,“在‘方志+’方面你們做得很好,比如進校園、進社區。希望你們能夠堅持下去,久久為功。”

方志典籍的每一頁不僅是紙張,更是時間的沉澱與智慧的傳遞。在袁庭棟看來,要實現長久而持續的文化發展,需要了解過去的歷史,吸收前人的智慧,“我覺得你們所做的工作是成都文化建設,以文化人、以志育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唐文、伍宇)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