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件法蘭西藝術院中法院士藝術精品亮相成都——
目光交織中巡禮中法藝術
位於塞納河畔的法蘭西藝術院是法國藝術研究領域的最高殿堂,它連接著西方與東方、古典與現代。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不僅有法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安格爾、莫羅、德拉羅什、德拉克羅瓦等藝壇巨匠,近代以來更是群星璀璨、兼容並包,先后有多位華人藝術家榮膺院士或者擔任通訊院士。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目光交織——法蘭西藝術院中法院士藝術特展”9月28日亮相成都博物館,來自法蘭西藝術院中法院士的83件藝術精品吸引了各界目光。除趙無極、朱德群、讓·卡爾多、克羅德·阿巴吉、讓·安哥拉、菲利普·加萊爾、皮埃爾-伊夫·特雷莫瓦等7位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參展,展覽還展出了吳冠中、吳為山2位中國籍通訊院士的作品。
以“見物觀心:藝術的再現”“何論古今:現實的觀照”“無問西東:難寫是精神”為三大主題單元,展覽主題涉及藝術家對人與自身、人與時代、人與自然等問題的深刻觀照,將持續至12月中旬。
見物觀心
不同形式再現物象之美
公牛,具備獨有的美與生命力,曾出現在法國不同時期的藝術形象中,著名的拉科斯洞穴中就有史前人類所畫的公牛。同樣,公牛也是法國當代著名雕塑家讓·卡爾多心儀的藝術形象。
1956年,讓·卡爾多受邀前往西班牙馬德裡駐留兩年,迷上了公牛,此次展覽中就有讓·卡爾多的多件公牛系列作品。雕塑作品《跳躍》中,公牛的力與平衡匯聚在雙腿,跳躍動作被完美定格,仿佛時間在那一刻停止。而他繪制的素描作品中,公牛的野性與生命力則躍然紙上。
“這些鮮活的公牛形象,無不體現了藝術家對物象的精准捕捉。”此次展覽執行策展人余伶俐介紹。
狒狒在素描大師皮埃爾-伊夫·特雷莫瓦筆下則呈現了另一主題。特雷莫瓦用炭筆在帆布上所作的狒狒形象旁並置大量名人姓名,如蘇格拉底、泰勒斯、西拉諾·德·貝熱拉克等,體現了藝術家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探討,以及對人類未來的思索。
棲息在大地上的物因時間刻度有了生命,在藝術家菲利普·加萊爾的油畫中就呈現了這樣的主題。展品《回流》呈現的是漲潮覆蓋的一部分沙灘,《流動》則是退潮顯露出之前被遮蔽的沙灘。余伶俐介紹,畫家記錄海浪在不同時間點的短暫印記,賦予它們生命,“也體現出畫家對存在與永恆的深刻思索。”
法國藝術家在表象與本質對立概念中進行藝術探索,中國藝術家將情懷寄托在山水雲林的森渺意象之外。在展覽第一單元中,吳冠中借油畫圖式表達鬆柏這一古典題材,體現出油畫的民族性特征。而吳為山用水墨畫的《黃山》系列作品,將寫實與寫意相結合,追求象外之意。
何論古今
借藝術形式表達時代關懷
中法兩國歷史源遠流長,后世藝術家或從前人思想與藝術品中汲取創作靈感和養分,賡續傳統﹔或以另一種姿態同傳統相對,表達時代新聲。展覽第二單元,就集中呈現了藝術家對於古與今、傳統與世界的深入思考。
羅丹的巴爾扎克雕像一直被認為是第一件具有現代性的雕塑。不同於傳統紀念雕像的塑造方式,羅丹並未著重於細節的刻畫,而是用夸張的手法還原巴爾扎克身穿睡袍在夜間思考的情形,其表現形式在19世紀末的法國可謂是一項創舉。
百年之后,克洛德·阿巴吉遠紹羅丹,依然以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為題材,創作出了屬於自己時代的雕塑巴爾扎克。畫家通過捕捉布料褶皺間的光影,體現了巴爾扎克對自身以及情感交織的思考。“相比羅丹作品,這件展品藝術手法更夸張、更具現代感,也是對經典的另一種致敬。”余伶俐表示。
而在銅版畫《無序之神》系列展品中,畫家皮埃爾-伊夫·特雷莫瓦則從丟勒、達·芬奇等前輩大師經典作品中汲取靈感,通過並置、融合經典圖像,展現他對藝術與科學關系的思考。
在汲取傳統中生發新的藝術,中外毫無二致。雕塑家吳為山以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先賢形象為依據,創作出具有現代感的雕塑藝術品,展現了中國文化的深厚與廣大﹔在《海灘情侶》《宴會》等油畫作品中,皮埃爾-伊夫·特雷莫瓦、菲利普·加萊爾分別以經典作品為藍本進行當代詮釋,展現了當下人類生活的普遍狀態。
而在鑄銅雕塑作品《憂郁》《牆人》《空虛的臉》等中,克洛德·阿巴吉直面時代問題,以藝術的形成呈現對時代的深入思考。
無問西東
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碰撞火花
一條船上,一頭是達·芬奇,一頭是齊白石。達·芬奇手指蒼天,強調天理之光,強調科學,強調自然規律。齊白石一直拿著一根拐杖,下接地、上接天,在天地之間尋找。這是吳為山的雕塑展品——《在一條船上——達·芬奇與齊白石的神遇》呈現的畫面。
中法兩國有著不同的藝術傳統,卻在近代以來相互激蕩,頻頻擦出火花。展覽第三單元就是將9位藝術家的作品放置在中西對比的大背景下,通過“問道寰宇”“萬物自得”兩組主題,展現了中法藝術的碰撞與交流。
雕塑作品《百年豐碑》被放在了該單元的顯要位置,這是雕塑家吳為山為紀念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而作。該組浮雕以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為背景,運用“起位”技法,形成前后空間關系,突出了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形象,體現了近代中國人問道寰宇的主題。
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三位藝術大師被譽為“留法三劍客”,他們都曾赴法深造,並陸續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本次展覽還特意辟出一面展牆將三人的作品並置,充分展現三位大師各自的鮮明風格以及各自對於中西藝術交融的深刻理解與表達:朱德群的油畫作品《綠色動力》既有凝練的西方抽象審美,又有淡雅空靈的東方意境。畢生以油畫創作為主的趙無極的《無題》,卻是一幅水墨畫作品,在充滿中國傳統畫藝術表征的同時,表現的內容卻又是作者本人的內心世界。吳冠中結合西方抽象藝術理念,融進傳統筆法創作的《山村》《高橋》,讓中國畫有了新表達。
中法交流,互相借鑒,彼此啟發。1998年,藝術家讓·安哥拉收到了夫人勞拉贈予的一本法語版陸游詩集,自此被陸游所吸引。此次展品中的多幅“陸游詩畫”,便是讓·安哥拉受到陸游詩歌啟發的見証,漢尼米勒紙上的中國墨水點染,頗有韻味。
記者注意到,此次展覽以吳為山的雕塑作品《問道》開場,又以他的雕塑作品《神遇—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收尾,暗合了“目光交織”主題。“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際,這樣的目光交織,也能啟迪觀眾彼此問道,於大道融通。”成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