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米易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糧倉”

稻菜輪作實現“噸糧田 兩萬元”

2024年11月06日08:1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稻菜輪作實現“噸糧田 兩萬元”

位於安寧河畔的米易縣10萬畝稻菜輪作基地核心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向宇攝

  點位:攀枝花市米易縣

  憑欄遠眺,山腳下村舍屋檐相接、田疇阡陌。其間,安寧河將土地輕攏入懷,拐個彎,又奔騰向前。11月5日,“萬千氣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採訪活動報道組來到攀枝花市米易縣青鬆林農業公園,萬畝良田盡收眼底。

  “插根扁擔也開花。”當地流傳的這句民諺,道破米易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糧倉”的先天優勢。據統計,2023年,米易縣糧食生產總產量達11.65萬噸,蔬菜產量達55.64萬噸。以稻菜輪作的模式,種植早春蔬菜和水稻,米易實現“噸糧田 兩萬元”。

  藏糧於地 提升糧食生產能力

  撒蓮鎮位於安寧河畔,是米易縣10萬畝稻菜輪作基地核心區。眼下,從山間俯瞰,一片片蔬菜大棚整齊排布。就在幾個月前,那裡還是成片的秧苗。

  每年5月至10月種水稻,10月至第二年4月種蔬菜,是當地農戶近30年來的農耕習慣。“種蔬菜時,田裡沒有水,種水稻了再把水引來。”米易縣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和農業園區股股長盆興榮指著田中密布的水泥立柱和刷了藍色油漆防鏽的大棚鋼筋支架告訴記者:“這方便秋冬季節種植蔬菜使用,也防止種水稻時立柱泡在水裡倒下來。”

  走進一間大棚,撒蓮鎮安全村村民鄧世安正忙著種植番茄,“水稻一收完,我們趕緊開始移栽番茄苗,無縫銜接。”鄧世安告訴記者,番茄畝產收入近5萬元,水稻畝產收入不足2000元,盡管差距甚大,他還是按農時轉換水稻和蔬菜種植。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堅定不移地保障糧食安全。”盆興榮介紹,米易縣在農業產業布局時明確,要把安寧河谷最好的田地全部拿來種糧食。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糧倉”的第一步,就是要守好耕地紅線。

  從2010年左右開始,米易著手田型調整。調整后,水稻畝產從500公斤左右提升到800公斤以上,稻菜輪作基地面積從最初的幾千畝擴展到如今的10萬畝,涉及全縣安寧河兩岸7個鄉鎮。

  近年來,米易持續擴大高標准農田覆蓋面,通過建設高質高效良田,提高糧食產能。目前,全縣已建成高標准農田18.1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57.35%。如今,米易縣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境內安寧河流域,將丙谷鎮等7個鄉鎮32個村納入園區規劃,總面積超過600平方公裡。

  藏糧於技 提高糧食產量品質

  得益於高標准農田建設,米易機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不斷提升。“目前,安寧河谷區域糧食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全縣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67.9%。”盆興榮介紹,在農業機械的助力下,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病虫害綜合防治、機械化收割提高了水稻種植效率。

  育一顆好種,種一方良田。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米易充分依托示范基地和科研機構平台力量,自主選育優良品種。為了選育良種,當地聯合袁隆平專家團隊開展技術攻關,種植指導第三代雜交水稻超高產攻關項目。今年,米易縣農業農村局又引進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荃優607優質稻品種,開展水稻百畝超高產攻關。

  在安全村村委會,田管員張遠華打開 一台電腦,開啟“智慧田長”平台。“水稻種植時,通過這個平台就能實現耕地常態化、動態化、精准化、持續化監管。”他說,這種方式開啟了耕地保護“天上看、網上管、地上巡、隨手拍”的智慧監管新模式,為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筑牢糧食安全根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糧倉”提供技術保障。

  村委會一角,擺放著一袋5斤裝的大米,袋子上寫著“糃稻”二字。見記者好奇,村裡的“80后”種植大戶陳維勇湊了上來,“我們村集體與糧食加工企業進行合作,通過訂單生產,預計每畝能增加三四百元的收入。”陳維勇告訴記者,自己種植了35畝水稻,平均畝產800公斤左右,新稻谷已陸續出售。

  瓜果滿枝谷滿倉,米易正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以高質量高標准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做強產業基地、做亮農業品牌、做大精深加工,不斷推進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糧倉”,促進全縣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子晴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