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以國土空間規劃促進各片區差異化發展

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

2024年11月05日08:12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

成都平原經濟區將構建“五區兩山、一軸三帶”的區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成都日報制圖 江蕊鬆

  近日,《成都平原經濟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等五大片區國土空間規劃(以下簡稱“五大片區規劃”)正式印發。11月4日,成都平原經濟區等五大片區國土空間規劃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五大片區規劃是成都平原經濟區等五大片區首部“多規合一”的跨市(州)區域型專項規劃,與《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共同構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省級“1+5”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羅旭剛表示,五大片區規劃按照農業、生態、城鎮三大空間的構成特點和保護開發次序,對落實農業保護空間、強化生態安全保障、優化城鎮空間布局3個方面進行了細化,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到空間上,形成多樣化的農產品生產空間,對重點保護空間和管控要求進行細化安排,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相互協調的城鎮體系。

  國土空間格局是什麼?

  五區兩山、一軸三帶

  成都平原經濟區包括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眉山、雅安和資陽8市、68個縣(市、區),是全省發展條件最好、人口分布最密集、產業集中度最高的區域,也是西部城鎮和經濟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以全省約18%的土地貢獻了6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集聚了超50%的常住人口。根據《規劃》,將構建“五區兩山、一軸三帶”的區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新格局以“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為主要特征。

  以“五區”為主體夯實“天府糧倉”。“五區”指岷沱灌區、涪江平原、岷大平原、東部淺丘和綿遂深丘地區5個農業主產小區。

  以“兩山”為基礎守衛生態安全。“兩山”指龍門山—邛崍山—大相嶺—小涼山和龍泉山。

  以“一軸”為引領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一軸”指成渝城市發展主軸。

  以“三帶”為骨架推動全域一體。“三帶”指成綿樂發展帶、遂資發展帶、龍泉山東側發展帶。

  成都平原經濟區如何協調發展?

  建設一批跨市域合作示范區

  在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進程方面,成都都市圈4市突出各地優勢特色,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共建世界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四區”為引領,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產業平台等創新節點為支撐,共建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加快打造3條由成都延伸至德陽、眉山、資陽的軌道交通,保障市域間高頻率的通勤需求,其中軌道交通資陽線已於今年9月29日開通運營。同時,還規劃了成都都市圈環線鐵路,實現4市鐵路直連。

  在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內8市協調發展方面,以成都都市圈為先導,推動一批跨市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高能級空間載體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雅安與成都共建亞蓉歐雅安組貨基地﹔推動樂山市夾江、井研建設成樂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天府新區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基地﹔推動成德綿產業聯動區建設,加強成德綿眉遂深化電子信息產業協作,探索開展毗鄰地區融合發展試點建設。

  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互動方面,加快推進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和成渝高速公路擴容,強化成渝兩地的直連直通。推進成都科學城、重慶科學城、綿陽科技城等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協同各市大學城、高新區等創新集聚區,構建區域創新聯合體。充分發揮自然人文多重資源優勢,依托成渝古驛道和現代交通走廊串接各類資源,重點串聯大熊貓國家公園、金沙遺址、天府錦城、樂山大佛、峨眉山等古今文化資源,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其他四大片區規劃

  有何特點

  圍繞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五大片區從耕地保護、生態保護和城鎮發展3個方面整體謀劃五大片區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川南經濟區國土空間規劃:全面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重點打造宜賓-瀘州組團與內江自貢同城化區域兩個城鎮發展極核,引導人口、產業向兩大極核轉移和集聚。川南4市協同重慶共建長江上游航運樞紐,建設川南渝西區域合作平台,提升面向滇黔的輻射能力。同時,發展壯大瀘州、宜賓服務業中心城市,推進內江、自貢服務業同城化。

  川東北經濟區國土空間規劃:在交通通達方面有較多篇幅。推進西渝高鐵、成達萬高鐵、漢巴南等鐵路建設﹔加快鎮巴至廣安、G5廣元至綿陽段擴容等高速公路建設,規劃建設閬中古城機場、廣安機場。川東北5市將共同打造汽車汽配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南充汽車產業園、達州和廣安汽摩零配件制造等項目建設。圍繞蒼溪獼猴桃、通江銀耳、南充晚熟柑橘等,共同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農產品生產供給基地。

  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在生態保護和價值轉化方面,優先保護好岷山-橫斷山脈陸域生態走廊和羌塘-三江源陸域生態走廊,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加快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重點打造“大九寨”“大貢嘎”“大香格裡拉”三大生態文化型世界旅游目的地聚集區,高標准建設長征紅色旅游走廊、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茶馬古道歷史文化走廊等文化旅游走廊,重點建設大熊貓生態與文化旅游線等10條精品旅游線路。

  攀西經濟區國土空間規劃:以釩鈦和稀土等戰略性礦產資源為核心,以產業鏈分工為導向,整體統籌相關工業園區的功能分工與布局優化,推動2市(州)生產要素雙向流動,共建釩鈦、稀土優勢產業集群﹔持續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和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鼓勵通過還綠復綠、建設礦山遺址公園、生態示范公園等方式,分類復墾利用礦山廢棄地。(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霞 陳秋妤)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