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各類人才總量已達56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近10萬人
建設人才高地 內江有何秘訣
近日,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天冬種植基地迎來一群特別的客人。在專家導師的帶領下,內江市中醫藥產業人才能力提升研修計劃培訓班的學員現場“開課”,深入了解藥材特性,分析當地中醫藥產業現狀、討論中醫藥基地規范化建設等問題。
“我們還去了田家現代農業園區、石子鎮枳殼生態種植基地……”參加培訓的內江市東興區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推進中心工作人員王劉艷覺得這樣的培訓針對性、實用性都很強。
專業技術人才是城市發展的動力之一。近年來,內江聚焦“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人才高地和創業沃土”多方面發力,堅持人才隊伍與產業發展融合,奏響技能人才培養“奮進曲”。
搭建政策“高速路”,助力人才成長
不久前,內江高新區就業和社會保障中心聯合內江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高級工職業技能培訓,89名參培人員順利通過廚師証考試,內江高新區向他們發放了人均1300元的培訓補貼費用。“補貼政策提高了我們參與技能提升的積極性。”獲得補貼的參培人員劉建蘭說。
“內江將人才培育作為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內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鄭平介紹,圍繞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內江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舉措,制定了關於技能人才培訓補貼、職稱評定綠色通道、技能大賽獲獎獎勵等方面的具體政策。劉建蘭等人獲得的補貼,就是根據《關於發布內江市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准的通知》撥付的。
不僅僅是真金白銀的補貼。在職稱評定方面,內江通過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限制,讓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可在工作地申報職稱。“在內江工作並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外地人,也可以在內江申報職稱。”內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還在積極與民營企業對接,將該政策進一步細化。
一系列政策搭建起助力技能人才成長的“高速路”,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到內江謀發展,當地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相關部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內江各類人才總量達到56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近10萬人,為城市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開展“訂單式”培養,校企共育巧匠
走進內江師范學院與中正天達建設集團合作建立的實訓基地,機器的轟鳴聲和學生們熱烈的討論聲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片火熱的實訓景象。
近年來,內江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市內多家職業院校與本地重點企業攜手打造了實訓基地。
除了硬件設施的共建,雙方還通過“訂單式”培養模式,根據企業需求精准設置課程。企業選派技術骨干到學校授課,學校教師也定期到企業挂職鍛煉。
內江市高級技工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先后與內江金鴻曲軸有限公司、四川東林礦山運輸機械有限公司、內江慶隆機床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簽訂了新型學徒制培訓協議。
“企業來的師傅講的都是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特別實用,讓我們對未來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正在“訂單班”學習的內江市高級技工學校學生王勇說。
常態化舉辦賽事,點燃競技熱情
今年2月,資中縣舉辦了第二屆“船城技工”職業技能大賽暨返鄉創業政策宣傳招聘活動,來自各行各業的選手盡力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藝。
這樣的比賽在內江並不罕見。今年3月,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初心·匠心”勞模工匠表彰暨2024年勞動競賽舉行,多名選手同場競技,展示了高超的技藝和良好的職業素養。
為提升技能人才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內江市常態化舉辦各類技能大賽,涵蓋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多個領域,不僅設置豐厚的獎金,更為優勝者提供晉升機會和授予榮譽稱號,吸引技能人才踴躍參賽。
內江發電廠維護部主任李南就是通過競賽摘獲“華電工匠”稱號。他27年扎根生產一線,帶領團隊累計取得近40項專利成果,以創新創效的堅持換來技術突破的質變,助力了企業的轉型發展。“我們借鑒汽車行業的4S保養做法,對電廠設備進行潤滑保養、軸承定期更換等維護,讓設備運行更加可靠安全。”李南表示,這一榮譽稱號是一種激勵,自己將帶領團隊繼續潛心學習,推動新設備的國產化創新成果再上新台階。
通過政策引領、校企合作、以賽促學等多舉措發力,內江在技能人才培養領域不斷深耕,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技能人才活力。“相信在未來,內江的技能人才培養之路將會越走越寬,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鄭平表示。(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