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 中國裝備科技城快速崛起
10月8日,四川省2024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舉行。此次德陽開工的39個項目中,共有裝備制造、航天航空等領域項目18個,佔總投資額的46.83%。
德陽正加速建設中國裝備科技城。目前,德陽已集聚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東方風電、國機重裝等一批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制造業佔GDP比重位居全省第一。
如何持續擦亮“中國裝備科技城”金字招牌?堅持創新驅動,德陽從三個“新”字上發力。
招引舉措創新
填補產業空白
近日,記者走進天合光能(德陽)晶硅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車間內,工人在智能設備上操作著單晶爐生產﹔車間外,施工人員正在加快廠區建設……
作為什邡迄今為止最大的工業項目,天合光能從開工到交付第一棟廠房僅用時100天。“一期項目4月建成投產,二期三車間廠房基本建成,預計年內實現投產。”天合光能德陽基地生產經理劉光慶介紹,德陽基地實現滿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80億元。
另一個百億項目也在加速建設中。“博海太陽能電池項目計劃建設16條電池生產線,主要原材料為原硅片、銀漿等。”項目負責人介紹,計劃在六個月內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計劃明年上半年正式投入生產。
當前,德陽核電、水電、火電設備研發制造能力居於全國領先地位。數據顯示,2023年,德陽清潔能源裝備產業產值突破750億元。全國60%的核電機組、50%的大型電站鑄鍛件、40%的水電機組、30%的火電機組和汽輪機均由德陽制造。
如何加速形成水電、火電、核電、氣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六電並舉”的產業新格局?德陽提出牽緊創新項目“牛鼻子”,把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專業招商作為招商引資主渠道,突出“項目為王”,大力推動簽約即開工、竣工即投產,集聚一切資源要素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天合光能項目、博海太陽能電池項目同屬光伏產業鏈,未來建成后,將有效促進光伏產業發展,填補德陽在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方面的空白。”德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研發成果創新
鍛造“國之重器”
走進東方電機,記者最明顯的感受是,這裡的“普通話含量”很高。
“我們這裡會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精英,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巨大的潛力和實力。”東方電機黨委工作部張潔介紹,近年來,東方電機的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白鶴灘百萬機組精品轉輪……多項“國之重器”的背后是一代代科研人的接續發力。
近日,東方電機自主研制的國家能源局能源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300兆瓦級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發電電動機通風模型順利通過業主和專家驗收,實現100%的國產化。
“該模型試驗的驗收完成,為下一步肇慶浪江抽水蓄能電站變速機組發電電動機轉子等研發工作提供了核心專業支撐,推動我國300兆瓦變速抽水蓄能機組進入研發攻關的新階段。”東方電機相關負責人說。
德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德陽裝備制造產業創新投入持續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多年位居全省前列,集聚裝備領域高能級創新平台50余個,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自主研制的8萬噸模鍛壓機、“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白鶴灘百萬機組精品轉輪、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等一批“國之重器”,創造多個“世界之最”“中國之首”。
轉化載體創新
狠抓“招院引所”
城南河畔,德陽大學科技園科創服務中心拔地而起。“大學科技園科創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二期主體外立面、內部公區裝修基本完成,總平完成90%。”現場負責人張慶洪介紹。
從遠處看,這棟建筑外觀像一個巨大的齒輪,契合德陽“重裝之都”的城市名片。往未來看,這裡將作為中國裝備科技城的核心載體,立足成渝、服務全國、面向世界,聚焦產業未來和未來產業,賦能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
據了解,項目總體規劃面積3.1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啟動區1平方公裡,主要聚焦機械裝備、材料化工、食品飲料和數字經濟“3+ 1”主導產業,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業技術實用性和創新型應用研究,全面提升以研發為主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德陽市重要的科研平台和創新載體,德陽大學科技園將通過引進一批高質量的院(所)布局園區,推動高端科技人才服務企業發展,助力緊缺專業技術鏈接企業需求,促進科技金融機構和資本匯聚德陽,加快實現科研成果在地轉化和產業化。”德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德陽正狠抓“招院引所”工作,已累計對接210余家高校院所和重點企業,達成合作意向130項,組織專家評審6場,促成簽約項目20個,目前已落地並實體化運行項目5個。
“我們將以德陽大學科技園建設推動中國裝備科技城建設,加快構建‘一城、五園、兩區’的裝備科技城發展格局,重點全面融入天府實驗室體系建設,積極創建天府(旌湖)實驗室,著力建設功能融合、產業聯動、空間聯結的高端裝備創新之城。”德陽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麗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