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人民日報看四川

四川積極探索低碳發展新路徑

發展綠色產業 守護良好生態

本報記者 王永戰 劉 融 張魯陽
2024年10月16日07: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成都國際鐵路港。
  圖片為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肖翊攝

  成都國際鐵路港裡,汽笛聲聲,列車搭載著豐富的產品運往各地﹔長江沿岸,宜賓港邊,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匯聚﹔雅礱江上游,江水奔騰,水電機組有序運轉……近年來,四川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推動綠色貿易,守護綠色生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

  推動產業轉型

  設備運轉,機器轟鳴,四川德陽羅江經濟開發區迪弗電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趕制一批價值近千萬元的新型絕緣材料。

  “我們生產的絕緣結構件,主要應用於特高壓直流輸變電、高壓變頻、軌道交通、風電等領域。”該公司副總經理廖文軍說,公司堅持創新驅動,與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和產學研聯動機制,如今已取得授權專利47項。

  公司產品展廳內陳列著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絕緣產品。廖文軍介紹,這些產品已經廣泛應用到白鶴灘水電站等多個國家重大工程中。如今,迪弗電工科技有限公司已實現年產值4.5億元。

  為助力新材料產業發展,羅江經濟開發區在創新驅動和服務促進等方面持續發力。“我們正搶抓新型工業化的機遇,圍繞新型顯示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纖維等先進材料細分領域,實施工業經濟提質倍增三年行動,培育行業頭部企業5個,加快西部(德陽)光電材料產業園、玄武岩纖維應用等32個重點項目建設。”羅江區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陽虎介紹。

  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四川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型顯示和智能制造等產業。如今,四川正加快壯大3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布局建設2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在四川射洪的一家鋰電池企業,數千噸電池級碳酸鋰裝車完畢,即將駛離廠區。據了解,射洪市擁有鋰電相關企業39家、產業項目50個,2023年鋰電產值突破600億元。

  “我們正以鋰電新能源全產業鏈為重點,發展基礎鋰鹽、正極材料產業,加速發展動力電池和鋰電池回收產業,延伸發展儲能應用、鋰電配套產業,到2025年,將建成千億級鋰電產業集群。”四川射洪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毅說。

  在宜賓,動力電池產業蓬勃發展﹔在攀枝花,釩鈦新材料產業的產值於2023年突破500億元大關﹔在德陽和自貢,清潔能源裝備和無人機等綠色產業持續發展……

  拓展綠色貿易

  在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的成都國際鐵路港,展廳裡一幅巨型數字地圖引人駐足。

  地圖上,一條條黃白相間的路線向四方拓展,勾勒出以成都為起點、聯通世界的國際班列“大動脈”。從這裡出發,國際班列將茶葉、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等產品運往世界各地。

  今年7月19日,一列滿載165台中國造汽車的國際班列從這裡駛向歐洲。這是今年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出的第151列整車出口專列。據成都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成都國際鐵路港實現進出口整車3萬輛,同比增長66.5%。

  近年來,四川積極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推動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

  “成都國際班列已連接境外113個城市、境內30個城市,最短11天到達歐洲腹地境內,3天到達東南亞地區。”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量近3萬列,建立起以成都為主樞紐、西至歐洲、北上蒙古國和俄羅斯、東聯日本韓國、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線路網絡。

  此外,成都國際鐵路港先后推出“蓉歐速達”“瀾湄蓉歐”“越桂蓉歐”快線品牌,實現中老鐵路、中越鐵路與中歐班列聯通。

  9月12日,搭載著一批越南茶葉、食品等貨物的列車,駛出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奔向歐洲,進一步強化了成都貫通亞歐、東盟國家貿易往來的集散地功能。

  大力發展綠色貿易,成都國際鐵路港聚焦國際供應鏈、國際貿易、臨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引進近20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超千億元。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825.2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12.1%。

  厚植生態本底

  西蜀園林文秀清幽、海派藝術中西合璧、徽派建筑白牆黑瓦……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主會場小橋流水,幽靜雅致。

  今年4月26日,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關注。園區規劃七區六館百園,總展覽面積3633畝。自開園以來,單日最高客流達10萬人次。

  “我們依照原來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設計和建造,讓園藝與自然相融。”成都世園會主會場總規劃師黃聰介紹,本屆世園會以“綠色低碳、節約持續、共享包容”為辦會理念,會后場館將轉型為城市功能區,為市民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

  守護綠色生態,建設公園城市,成都自古以來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近年來,成都積極完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持續開展“五綠潤城”“百花美城”“千園融城”行動。

  截至目前,成都全市綠化覆蓋率達44.61%。目前,成都各級綠道體系已建成總裡程超8800公裡,全市各類公園數量超過1500個。

  建設公園城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成都不斷拓寬生態價值轉化路徑,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如今,“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裡的幸福成都,奮進中的創新之城”正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標識。

  以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代表,四川正積極厚植生態本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2023年,四川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首次達到100%,宜賓市江之頭、阿壩州花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

  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而今,四川正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扎實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持續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6日 13 版)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