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融 國風勁吹 從國慶假期看文旅新趨勢
假期,因旅行更豐盈﹔國慶,為旅人增豪情。
金秋時節遇上黃金假期,愛國氛圍疊加出游熱情,這個“十一”,人們滿懷對祖國的祝福、對生活的熱愛奔赴山海。
從國旗下的熱淚盈眶,到國潮熱的方興未艾﹔從聽風賞景的悠然自得,到文博場館裡的流連忘返……一幅情懷交織、人文交融的國慶文旅圖景,折射市場趨勢,映照活力中國。
家國同慶,旅行滿懷豪情
10月1日清晨,12.3萬人齊聚天安門廣場,共同見証新中國75周年華誕這天五星紅旗升起的歷史瞬間。
“我希望給孩子留下一次難忘的愛國主義教育,觀看升旗儀式是我們這次到北京旅游最重要的行程。”和孩子一同揮舞著國旗的浙江游客張寧利說。
同升一面旗,共祝祖國好。成都天府廣場、烏魯木齊人民廣場、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前……大江南北各處舉行的升旗儀式,點燃了無數人的愛國情,吸引市民游客紛至沓來。
在河北西柏坡紀念館廣場,“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活動令眾多游客駐足。假期來臨,全國各地群眾奔赴這個革命聖地,紅色旅游掀起熱潮。
打卡紅色地標、觀看紅色展覽、聆聽先烈故事,已成為人們慶祝新中國華誕的一種潮流。攜程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國內紅色旅游日均訂單量同比增長40%。
人們高漲的愛國之情,也體現在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中。
古街古鎮亦新潮。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深入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旅游景區看非遺、聽戲曲、品茗茶。假期前兩天,天津古文化街的游客就達到30萬人次,銷售收入超過2500萬元。
在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看來,打造國風國潮等消費新場景,為消費市場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不僅有利於加快培育消費新業態,豐富消費新產品,加速消費市場回暖,還有利於傳播中華文化。
去飽覽江山、去追尋文化、去團聚休閑……這個國慶假期,人們出游熱情不斷釋放。交通運輸部預測,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19.4億人次,平均每天2.77億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長0.7%。
人文交融,旅途浸潤文化
文化傳承有路徑,旅游發展有效益。國慶期間,各地廣泛開展非遺傳承實踐活動,通過非遺精品展、非遺交流展、非遺民俗體驗等方式舉辦近千場非遺主題活動,不僅帶活了相關消費,也帶動了當地居民創業就業。
突破15億元!10月4日晚間,2024年國慶檔新片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又迎來一個節點。
今年國慶檔影片中,有4部由長影集團聯合出品。隨著電影的熱映,位於吉林長春的長影舊址博物館也不斷迎來客流高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旅游中的文化競爭力,令越來越多山水人文從“可觀”到“可游”,讓越來越多市民游客從“看景”到“入景”。
“旅游承載了文化傳承和文明創造新使命。”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國慶期間的突出旅游現象,充分說明群眾向往著書生意氣的研學和家國天下的旅行,需要行業進一步著力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煥新升級,旅游點亮生活
一群仙鶴翱翔空中,如雲似霧,姿態百變,蔚為大觀。國慶前夕,古畫《瑞鶴圖》在遼寧省博物館“山河與共——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中一展真顏,吸引了不少外地觀眾專程奔赴沈陽,一睹國寶風採。
為一個展覽深入一段歷史,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個城市,為一部電視劇策劃一場旅行……如今,游客在旅途中不隻渴望美好風光,更希望滿足個性化、深度化的需求。
創意十足的“拙政問雅”夜間游園項目,成為火熱假期中游客難得的靜謐體驗。拙政園還聯合蘇州博物館推出“拙政問雅·夜蘇博Plus版”,並開展“秋聲”園事活動,多維度呈現蘇州的文化底蘊。
有人向“新”而游,有人向“閑”而行。如今,國內以自然山水、民俗非遺、美食體驗等為主題的鄉村游、周邊游產品日益豐富,成為不少游客尤其是年輕游客青睞的休閑放鬆之選。
國慶期間,一波追求“鬆弛感”的年輕人奔向縣城和郊區。攜程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近一半的“奔縣”旅游者集中在“90后”和“00后”,這些年輕人多來自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城市。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表示,當前文旅市場人潮涌動,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文旅業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引導擴大消費、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新華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