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服務守水護水國家戰略的思政大課
在河南南陽與湖北十堰交界處,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它將漢江和丹江攬入懷中,匯成晶瑩剔透的一池碧水。這裡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作為建在庫區、發展在庫區的高校,漢江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漢師”)青年師生一直都是堅定的環保志願者。
9月2日上午,該校開學第一課拉開帷幕,主題依舊是生態文明教育,這個傳統已延續6年。該校黨委書記付永昌寄語青年學子,接好漢師人水生態環保事業的接力棒,在生態文明教育中感悟漢師擔當與精神傳承。
回望過去,“遷”“建”二字貫穿這所地處鄂西北高校發展始終。在半個多世紀裡,為了支持國家水利工程、三線建設、南水北調,該校6次搬遷,被譽為“車輪上的學校”,師生守水護水的基因已融入血脈。
這裡不僅有接續努力的大學生志願者、立足水源地的科研成果,還有一系列與水環保相關的思政課。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已成為這所地方師范院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思政大課。
帶動上萬人守水護水
剛過去的暑假,廖思盈過得格外充實:7月底在十堰黃龍灘國家濕地公園為小學生科普丹江口庫區生態環保知識、8月中旬與志願者一起巡河撿垃圾、8月下旬參加團十堰市委組織的環保展演活動……
廖思盈是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2021級學生,也是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的一員。自2021年加入團隊以來,她已經參加近50次志願活動。感受守水護水艱辛,開展各類水生態教育保護活動……這是包括廖思盈在內眾多漢師守水護水志願者的日常。
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脫胎於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1998年成立的環境保護協會。學院副院長丁宗慶介紹,協會剛開始主要是組織大家巡河撿垃圾,“但垃圾永遠都撿不完。於是我們創辦了九色鹿,通過各種活動從思想層面入手,呼吁人們保護環境”。
經過項目化、創新化的創業歷程,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已成長為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第一家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注於生態文明科普教育的公益機構。
從參與十堰市“民間河長”計劃到提供十堰市河湖長制第三方評估服務,從“小手拉大手”志願服務活動到發起南水北調“我是小小守井人”水生態科普教育項目,5年來,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累計引導帶動十堰市10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參與水環境保護行動,受到國家、省市級各項榮譽表彰39項。
做志願服務偶爾也有“小插曲”。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創辦者之一、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2019屆畢業生吳勇至今記得,在一次勸他人不要亂扔垃圾時,對方直接說:“你是執法部門嗎?你有什麼資格?”
改變,總在不經意間發生。
當地市民孔憲濤喜歡釣魚,尤其喜歡去別人不知道的地方“打窩”。一袋袋餌料扔進水裡,塑料袋便遺棄在岸邊,常規巡河很難發現。與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的大學生接觸后,孔憲濤不僅帶走了自己的垃圾,還主動加入志願活動,成為一名“民間河長”,呼吁釣魚愛好者隨手帶走垃圾。
“我們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水生態科普活動,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願景。”吳勇介紹,最初,團隊隻有十幾個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現在已經有800多人了。
在團湖北省委的指導下,依托漢師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成立的“南水情長”志願服務隊,則是校、地、企共建、共治、共享的水生態保護志願服務品牌。
服務隊聯動學校、地方、企業,先后與20余家企事業單位開展公益合作,搭建了中小學、高校、社會的交流平台,從風雨無阻的環保小課堂,到跨越重重山路的“小小守井人”高校行,再到設立“南水情長”水生態保護志願服務基金,志願者不遺余力地在水源地孩子們心中種下“小小守井人”的種子,年均帶動上千人參與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生態保護行動。
今年8月21日,“南水情長 一路向北”大學生社會實踐團從丹江口大壩出發,歷時一周,途經4省市,行程1000多公裡,與首都師范大學的同學們相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終點——位於北京的團城湖。兩地大學生共同發出護水倡議:當好生態環境保護志願服務的先行者,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
漢師團委書記潘彥冰介紹,作為水源地高校,多年來,漢師青年志願者一直活躍在庫區水生態保護的第一線,各二級學院都有固定的志願服務隊伍和環保服務項目,影響帶動上萬人積極參與水生態保護行動,涌現了一批守水護水的“漢師群星”,收獲了“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湖北省“長江學子”等國家、省市榮譽上百項。
師生雙向奔赴共成長
日常學習中,學校結合“青馬工程”、“青年大學習”、主題團日活動等,常態化開展水生態志願服務教育,持續在百生講壇——理論學“習”我來講等品牌活動中講述南水北調的故事、南水情長的擔當,大學生理論宣講團進入班級展開生態環保主題宣講100余場。
2017年,80后青年博士胡玉辭掉原十堰市環保局公職,來到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任教。他的理由很簡單:“我想通過教育和公益帶動更多人參與環保事業。”
在他的推動下,2019年,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成立。直到現在,他都是團隊的指導老師。
團隊剛成立時,想要找到合適的指導老師並不容易。“擔任指導老師其實無形中增加了大家的工作,而且這項工作短期內很可能不會有什麼成果。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指導老師流動性很大。”胡玉說。
隨著活動的開展,老師從學生中收獲了正向反饋。“學生在志願服務活動中有收獲、有成長,老師很有成就感,我的學生原來可以這麼優秀。”
學生在志願服務中表現出的熱情,延伸到了課堂上。“直接跟學生講專業課,他們可能對一些學術術語提不起興趣。但老師如果能把他們帶出去感受,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專業以后能做什麼,這就相當於讓他們有了目標,再去學習的話也就有了動力。”胡玉說。
教與學往往彼此成就。2022年10月,胡玉和5位老師一同申報的項目——“我是小小‘守井人’——‘四位一體’生態體驗協同育人模式的建構與實踐”,在湖北省優秀基礎教育教學成果推薦評審中,獲得省二等次教學成果獎。
採訪中,隻要提到學生,胡玉便夸個不停。在他口中,每個參與守水護水志願服務的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
從環境保護協會到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1996年出生、家住十堰市鄖西縣的吳勇與水環保結緣8年了。漸漸地,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創辦了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第一家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注於生態文明科普教育的公益機構。他本人也於2021年榮獲“全國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稱號。
同在九色鹿科普志願服務隊,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專業2021級學生劉貴龍也很感謝這幾年的經歷。
與團隊指導老師交流,他了解到很多環境專業的前沿話題。在老師的鼓勵下,他陸續參加第五屆湖北省高校“與綠同行”微公益環保創意大賽等多個競賽並獲獎。
“每參加一次比賽就好像一次闖關,我很喜歡這個過程,因為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他說。
9月初,校園裡又有新生入學,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來,廖思盈正和團隊計劃招募新環保志願者的事情。“我們學校與丹江口庫區密不可分,守水護水需要不斷有新的志願者接力,才能一直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肖德說,應該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教育引導師生爭當守水護水節水的先行者、引領者、創新者、推動者。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雷 記者 雷宇 通訊員 石琰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