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瀘縣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

城與鄉上演“雙向奔赴”

2024年09月10日07:5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城與鄉上演“雙向奔赴”

  9月3日上午,瀘州市瀘縣海潮鎮黨委書記向德約了幾位種糧大戶,大家齊聚田間地頭,商討明年舉辦賞花節的相關事宜。“我們的目標是既要讓優質農產品進城,還要讓城裡的消費場景下鄉,實現要素平等流通。”向德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作為全省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點位之一,瀘縣堅持以“大城市周邊縣城”建設引領推動城鄉要素配置更加均衡、優勢產業更加壯大、民生福祉更加殷實、基層治理更加高效,上演著一場城與鄉的“雙向奔赴”。

  城與鄉的邊界悄然消失

  在瀘縣玉蟾街道玉蟾村聚居點山河社區,每棟樓房以“幸福新村”編號排列,還配有黨群服務中心、運動場等公共設施。這裡是2015年瀘縣第一輪宅基地改革試點啟動后,統規統建的聚居點之一。

  在這個聚居點,居住著幾十戶通過宅基地改革試點政策從老宅搬進新居的村民,他們享受的配套設施與城市無異。

  一項改革,讓城與鄉的邊界悄然消失。

  消失的邊界,在就醫上有直觀感受。瀘縣結合縣域內交通條件、群眾就醫習慣和醫療資源分布特點,沿“瀘州—隆昌、瀘州—榮昌、瀘州—永川”三條省道布局縣人民醫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3個縣級醫院,並依托這3個縣級醫院組建3個“醫共體”。同時,在潮河鎮、喻寺鎮、雲龍鎮、兆雅鎮設置4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從而實現縣域醫療資源均衡分布,鄉鎮居民可享受與縣城一樣的優質醫療服務。

  要素流通,交通先行。去年以來,瀘縣大力推進“民心守護”工程,完成縣城19條主次干道車行道、人行道維修改造項目。這些舉措在緩解交通壓力、方便群眾出行的同時,還全方位提升縣城整體品質,進一步強化城市在城鄉融合中的龍頭引領作用。

  瀘縣還加強客運站改(擴)新建,升級改造6個客運站,建成集客運、小件快運、物流配送於一體的鎮級綜合運輸服務站,增強農村客運綜合服務能力。同時,以城區為中心、鎮為節點、村為末梢,優化調整公交站點50個,新增招呼站(牌)鎮級19個、村級1218個,實現城區公交站點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100%。

  “力爭到2025年,全縣城鎮化率超過50%,縣城建成區面積達2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達12.2萬人。”瀘縣發展改革局副局長曹茂說。

  探索公共服務全域均等

  日前,提供30多個床位的瀘縣雲龍鎮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正式投入運營,首批11位符合條件的老人實現入住。“不出院子就能看病,居住條件和之前去城裡看過的養老院差不多。”首批入住者、68歲的陳剛說。

  夯實民生是城鄉融合的關鍵一環。去年以來,瀘縣對28個設立在鄉鎮的公立養老機構進行科學整合,借力縣域“醫共體”改革試點,實現了養老機構與鄉鎮衛生院的有效銜接。

  “由‘醫共體’委托鄉鎮衛生院運營養老機構,既可實現醫養結合提升服務水平,還可實現全縣養老資源的有效整合。”瀘縣民政局副局長羅小平介紹,瀘縣將對現有的28個公辦養老機構進行整合,通過對公辦養老機構硬件設施設備的升級和養老服務內容的豐富拓展,進一步提升全縣養老服務質量。

  與養老機制同步探索的,還有教育和醫療。瀘縣深入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治理改革。一方面,成立幼小初高教育共同體18個,實體化運行5大學區,覆蓋全縣所有學校,惠及學生12萬人——在學校管理、教學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同頻共振、一體謀劃,各學校依據自身特色探索多樣化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深化瀘縣二中教育集團辦學,覆蓋幼小初高12所學校,發揮名校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激發各成員學校發展活力,探索小初高一體化人才培養新機制,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形成開放共享、文化互鑒的發展氛圍,形成“一校一品、城鄉一體、優質均衡”的和諧教育格局。

  醫療方面,瀘縣以潮河、喻寺、雲龍、兆雅4個中心衛生院為核心,規劃建設縣域醫療次中心。同時,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配備一家達標村衛生室,形成10分鐘村級、20分鐘鎮級、30分鐘縣級醫療衛生服務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瀘州觀察 周夢穎)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