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觀察|網絡文明培育正“新”欣向榮

用AI治理AI、小程序上為環衛工人捐贈愛心餐、以點單派單接單等方式服務群眾、推出“出門在外互助父母計劃”……8月28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明培育分論壇上,記者觀察到,用活用好新媒體、新技術、新形式,在互聯網浪潮中書寫“網絡文明培育”新篇章,已取得明顯實效且蔚然成風。
新思路:“用AI治理AI”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對新時代網絡文明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文明培育,不僅要關注人的文明行為,也要關注人工智能系統和算法的‘教育引導’。”人民網董事長、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在網絡文明培育分論壇上表示,要“用AI治理AI”,訓練具備良好道德判斷與行為准則的AI系統,來引導、約束、提升人類在網絡空間的文明素養,實現機器智能和人類智慧的深度交融與共同進化,推動網絡文明向更加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模型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預測人類的需求和情感,從而在信息傳播和社會治理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劉嘉說。
新力量:網絡公益聚民心
今年8月,“學習強國”學習平台與螞蟻集團在京簽署合作協議,宣布正式上線“學習強國”支付寶小程序和生活號,共建“學習強國”公益林。每位用戶在支付寶和“學習強國”上的學習行為,不僅可以積累學習積分,還可通過小程序為樹苗“澆水”,轉化為“三北”防護林的一棵棵實體樹苗。
從在線“救命文檔”,到在微信上遠程為環衛工人捐贈愛心餐……騰訊公司9年來一直堅持以數字科技賦能公益。在網絡文明培育分論壇上,騰訊公司總編輯、公共政策副總裁朱殿君表示,“我們不斷拓寬公益的邊界,讓公益更有力量,也讓網絡空間聚合更多正能量”。
近年來,一些團體組織和互聯網企業積極開展網絡慈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公益活動。創新方式方法推廣網絡公益,傳遞社會正能量,積極培育網絡文明新風尚,正被越來越多的團體組織和互聯網企業視為責任和使命。
從2013年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每年都會穿插公益廣告。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視聽新媒體中心副主任俞勤看來,讓公益廣告成為男女老少皆宜的廣告、東西南北中共情的廣告,就是在春節這一具體情境下,讓正能量成為民心所向大流量的最佳方案。“流量隻有符合社會的理性常識和價值堅守,才會迸發出更為持久的生命力。”
新實踐:品牌活動奏強音
“出門在外,幫助彼此的父母!”近年來,不少人通過小紅書APP把自己的父母托付給素不相識的網友。
小紅書發起青年視角正能量創作活動,潤物無聲培育青年文明。如“出門在外互助父母計劃”,有50萬年輕人在小紅書達成約定。小紅書執行總編輯張沅介紹:“在用戶層面,我們成立了‘小紅書創作學院’,從‘賬號定位’‘視頻制作’‘漲粉攻略’等多方面為年輕人提供指導,鼓勵他們在創作中感悟、實踐並引領網絡文明。”B站(嗶哩嗶哩)也在不斷開展品牌活動,引導廣大青年UP主,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創作國潮國風作品,以年輕人的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傾力打造的《中國網絡視聽年度盛典》已連續舉辦三屆,每年為觀眾奉上主旋律、正能量、高品質的文化盛宴﹔一些互聯網企業打通文學、動漫、影視、游戲、音樂、電競的全產業鏈,以IP為核心,面向全球創造中國文化符號,打造文化出海的“數字碼頭”……一系列品牌活動創新開展,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讓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乘勢而為,以新技術創新網絡文明培育的內容和載體,以新公益激發網絡向上向善新氣象,以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樹立網絡文明培育新風尚,燦爛文明之花定會盛開網絡家園。
來源:“學習強國” 記者楊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