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四川成都探訪“科創貸”實踐——
科技型企業這樣用無形資產貸款(經濟新方位·為企業添活力)
一邊操心著產品優化迭代,一邊奔走各地洽談業務——成都耐視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隆有最近格外忙。
耐視特位於四川天府新區天府海創園,公司展架上的一排“匣子”便是主打產品:工業數採網關。
“它能對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控機床等設備進行網關通信連接,實時採集運行數據並上傳。”龔隆有介紹。電子屏正在演示虛擬智能工廠的運行。“我們自主開發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可以實時查看設備狀態、生產實況等,通過分析數據來輔助企業在設備維護、能耗管理、生產計劃等方面的決策。”
業務范圍輻射西南地區,公司發展走上快車道。然而,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卻一度因融資難而“邁不開步子”。
“產品更新換代快,企業研發投入不能吝嗇。”龔隆有回憶,3年前,公司資金出現問題,為了不中斷研發,他決定向銀行貸款。
作為輕資產企業,耐視特擁有多項知識產權,卻沒有實物資產可抵押融資。“銀行看重既往業績、營收規模等,而我們剛起步,實在拿不出好看的‘成績單’。”龔隆有在多家銀行碰了壁,“有的銀行願意貸款,但能給的額度很小。”
焦急之時,公司接到成都銀行科技支行工作人員的電話。詳細了解企業情況后,科技支行為耐視特設計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案。第三方評估公司為知識產權估值,貸款流程迅速推進,3周內100萬元信用貸款順利到賬。
成都銀行科技支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科技支行與四川各級科技管理部門、科技產業園區等對接交流,梳理了一批具有一定知識產權價值、正處於孵化期的企業,主動以小額信貸質押的方式予以幫扶。
“打破傳統的貸款邏輯,我們轉向關注企業市場前景、技術迭代能力、國產替代水平等方面。”該負責人介紹,科技支行培養熟悉科技與金融的復合型人才,“圍繞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等重點產業賽道組建團隊,要求工作人員研究行業現狀、發展痛點,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定制融資服務。”
用這筆資金添置設備,合理分配研究人員獎金,公司研發進度沒耽擱,龔隆有鬆了一口氣。后來,這項貸款續貸至今,“利息補貼接近四成,銀行還幫我們免除了知識產權評估費,審批速度也更快了。”龔隆有說。
之后,耐視特又嘗試了“科創貸”等多種金融產品,願意貸款的銀行數量有所增多。2021年以來,公司累計從各銀行融資超過1000萬元。“無形資產一樣是‘硬通貨’,做好技術創新,不愁沒有金融支持。”龔隆有說。
為企業增信,讓銀行敢為,近年來,成都不斷推進科技金融體系建設。“成都市科學技術局依托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聯合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共同開發‘科創貸’系列信貸產品,共同設立科技型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按不同的合作模式,確立了政府最高分擔50%、銀行最多承擔50%的風險分擔比例。”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金融服務部副部長黃坤介紹,這種“多方協同、風險共擔”的債權融資新模式,旨在鼓勵和引導銀行機構積極向科技型企業放款。
“人才貸”“成果貸”“研發貸”等接連出台,成都豐富“科創貸”產品集群。去年12月,成都推出“積分貸”,構建科技型企業創新積分評價指標體系,打造科技型企業積分評價模型,將積分指標體系與銀行授信額度挂鉤。“助力合作銀行精准識別科技型企業,縮短企業獲貸時間,最高可貸1000萬元。”黃坤說。截至目前,成都“科創貸”累計幫助3876家科技型企業獲得融資,放款金額超400億元。
“各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如火如荼開展,這是我們發展的好機會。”龔隆有表示,公司每年研發投入保持在500萬元以上,產品已經迭代了幾次,“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9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