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密雲大城子鎮河下村第一書記鄭忠義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駐村書記將鄉土美食“送出”小山村

2024年07月03日09:5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駐村書記將鄉土美食“送出”小山村

  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熱氣蒸騰、紅碗出鍋……北京市密雲區大城子鎮河下村第一書記鄭忠義端起熱騰騰的“高粱黏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種黏飯在河下村已傳承上百年,在鄭忠義的推動下,今年年初,河下村傳統美食“高粱黏飯”經過加工包裝成禮盒推向市場,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河下村面積5.46平方公裡,包括4個自然村,有將近300戶,人口不足800人。2021年,鄭忠義由首發集團派駐到密雲區大城子鎮河下村擔任第一書記。村容村貌整潔美觀、村民朴素善良,這是河下村給鄭忠義的第一印象。然而到村后,鄭忠義對環境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展開深入調研,發現村裡常住的基本是老年人,有少數年輕人經營民俗旅游,但沒有形成明確的發展思路,亮點特色不夠鮮明。

  同時,受資金缺乏等因素的影響,河下村產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核心產業和產品競爭力不強,缺乏有效的宣傳和銷售渠道。經過認真思考,鄭忠義決定發揮自己學習過市場營銷、從事過經營策劃的優勢,開始為河下村量身定制鄉村發展計劃,助力當地經濟增長。村裡年輕人不多,20多歲的村干部王夢宇成為鄭忠義謀劃產業發展的“最佳搭檔”。他們共同瞄准了紅薯、小米、核桃的深加工,但河下村的農產品缺乏特色,一時間不知從何做起。

  駐村期間,鄭忠義的親朋好友經常來探望他,河下村的飯店裡一道“高粱黏飯”讓城裡人嘖嘖稱奇:綿軟的高粱配上白砂糖,甜甜糯糯,香氣十足。城裡的親朋好友不僅沒見過這樣的吃法,更沒嘗過這樣的美味,紛紛要求打包帶走一份“高粱黏飯”,而他們的這一舉動意外地啟發了鄭忠義。

  通過向王夢宇了解,鄭忠義得知這道“高粱黏飯”是當地傳統美食,需要用上好的高粱米浸泡一夜、再蒸上4個小時,蒸制過程中須細膩掌握火候才能做好,所以多是在結婚、高考、過年等“人生大事”和重要節日,村裡婦女才會亮出絕活、端上這道大餐。“高粱黏飯”雖然好吃,但做起來耗時費力。能不能把它做成像方便面一樣的簡易食品?

  通過市場調研,鄭忠義發現銷售高粱米原料的大有人在,但出售“高粱黏飯”成品的卻幾乎沒有,市場上仍存在“空白”。鄭忠義與王夢宇一拍即合,決定在黏飯上做文章。他們請教村裡的大娘蒸出一碗美味黏飯的訣竅,又邀請北京農業科研單位的專家團隊反復試驗水、米、紅棗、紅豆等配料的最佳配比,形成固定“配方”。帶著“配方”,他們走訪天津、河北50多家工廠,最終找到一家技術過硬、品質可信的工廠委托加工。

  一次次試驗,一次次調整,第一批黏飯禮盒終於制作完成。“我們把河下村最好的高粱米送到廠家,經過清洗、浸泡、蒸煮、滅菌、包裝等10多個環節,制作成一份隻需隔水加熱幾分鐘就能食用的方便黏飯。”鄭忠義說。而學過包裝設計的王夢宇此時發揮專長,利用“黏”與“年”的同音,設計了“鴻運黏飯,好運年年”的包裝禮盒,進而開始瞄准“年貨”市場,打算用“直播帶貨”的模式“火”一把……

  “完成食品經營備案后,我們陸續收到一些幫扶企業的預購訂單,但我們不能光等著幫扶,還是要把產品真正推向市場,看看咱村裡的好東西能不能形成收益。”鄭忠義告訴北青報記者,從今年年初至今,“高粱黏飯”已售出2000多碗,其中企業團購佔比70%以上。接下來,他們將持續關注“高粱黏飯”的市場表現,在服務好消費者的前提下,為河下村注入發展活力。

  文/記者 崔毅飛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