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資陽雁江中和鎮:科技惠民薯為媒 技術支撐富鄉鄰

2024年06月29日09:05 |
小字號

“我們需要注意,在補肥的時候還是要以復合肥為主,復合肥滲透得比較慢,這樣吸收會更好一些……”

6月25日,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一行來到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青龍村5組紅薯試驗示范基地,深入田間地頭為紅薯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傳授科學田管技術。嫩綠的紅薯苗迎風搖曳,孕育著增收的新“薯”光。

“我院為促進甘薯產業發展,在全省各地開展甘薯產業技術服務。”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余韓開宗介紹道,“今年我們為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紅薯試驗示范基地提供了以綿薯25、普薯32等為代表的優良鮮食型甘薯品種3個,並提供薯苗20余萬株,同時在栽插、除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術環節提供全程技術指導,為當地甘薯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據了解,該基地共種植綿薯25、普薯32以及錦薯共計50余畝,其中從綿陽市農科院引進的“綿薯25”雙季紅薯是全省甘薯聯合試驗中產量最高的品種,該品種連續兩年在全國甘薯優質食用品種評比中獲一等獎,並以“產快搶早、錯峰上市”為主要優勢,平均畝收益能達到2800元以上。

余韓開宗介紹,“綿薯25”雙季紅薯不僅能將品種優勢大幅度提高,還能夠有效解決撂荒地問題,讓耕地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此外,基地還採取健康脫毒薯苗、節肥節水栽培和安全高效防控三種試驗示范技術,通過提供全產業鏈配套服務,助力紅薯從小作物做成大產業。

“我們村整合了村民土地,於5月20日開始修路,並於5月25日修好轉山路,路修好后方便種植、運輸以及管理。”中和鎮青龍村村民委員會委員蘇國強介紹道,“路修好后我們就開始移栽紅薯苗,於5月30日移栽完成,根據不同品種的生長周期預計9月底到10月可收成。”

近年來,中和鎮立足自然條件優勢,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帶動群眾參與糧經作物種植,實現群眾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在全鎮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中,我們發現由於傳統糧經作物經濟效益低,群眾種植意願不高,二次撂荒地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我鎮同綿科院合作,在青龍村試點50畝雙季紅薯,我們將抓好紅薯科學化管理,希望今年有一個好收成。試驗成功后,我們將全鎮推廣。”雁江區中和鎮黨委副書記曾天昆說。

來源:長壽雁江 記者 徐啟夢 張銳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