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紀錄電影《裡斯本丸沉沒》全球首映

把八十二年前感人故事講給世界聽

本報記者 曹玲娟
2024年06月21日09: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2年,習近平主席復信“裡斯本丸”號船幸存者家屬,鼓勵其繼續積極致力於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國朋友為中英關系作出貢獻。習近平主席指出,1942年中國浙江省舟山漁民英勇營救“裡斯本丸”號船英軍戰俘的感人事跡,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盟友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見証,也是兩國人民結下深厚情誼的歷史佳話。

  6月14日10時,紀錄電影《裡斯本丸沉沒》在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全球首映,揭開一段“沉沒”82年的歷史真相。這也是本屆電影節的首場放映。

  

  1942年,押送1816名英軍戰俘的日軍武裝運輸船“裡斯本丸”號從中國香港前往日本。由於日軍違反《日內瓦公約》,未懸挂任何運送戰俘的旗幟或標志,該船在中國浙江舟山東極島海域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在船從被擊中到沉沒的25個小時裡,日軍將所有戰俘鎖在船艙底,並用木條和帆布釘死艙門。

  部分英軍戰俘破艙逃生。危難之際,是舟山漁民冒著生命危險,劃著舢板在水中救起384位奄奄一息的英國戰俘,給他們提供食物、衣物和庇護所。盡管如此,仍有800多位戰俘或被淹死,或被日軍射殺,或困於船中未能逃生,他們的遺骸今天仍然沉在東海海域。

  這是一部記錄中國漁民偉大壯舉的電影。“我今年多大?99歲了!我認不出照片裡的人,但我認識我自己。當我靜坐時,戰友的臉會浮現在我眼前……”當年的幸存者提到,中國漁民不僅見証了整個過程,還救助他們於危難,否則將有更多戰俘平白無故地死去。

  2014年,導演、制片人方勵偶然從舟山漁民口中聽聞附近海底沉船的故事,查閱資料后懷疑那艘沉船就是歷史上“裡斯本丸”營救事件中的“裡斯本丸”。出於“記錄這段歷史的緊迫感”,方勵決心拍攝一部面向全球觀眾的紀錄電影,“打撈”這段歷史,也“打撈”1800多個被人遺忘的戰俘故事。“1800多個戰俘家庭希望看到他們父輩的經歷﹔對200多個舟山漁民家庭來說,他們父輩的善舉、壯舉理應被記住。”

  2016年、2017年,同時也是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科技專家的方勵帶領專業團隊進行兩次搜尋,終於在偏離歷史記載坐標36公裡處的海底,找到了沉沒的“裡斯本丸”。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方勵攜攝制組到訪中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地,找尋大量資料並進行翔實的歷史研究,極盡所能地尋訪核心當事人及其后代,如親歷“裡斯本丸”事件、當時已經94歲的舟山漁民林阿根,結合現場採訪、珍貴歷史影像、還原事件的動畫,試圖無限接近東極島附近海底30米處“裡斯本丸”的沉船真相。

  影片以真實歷史為基底,採用電影語言敘事,結合真人紀錄與動畫特效交叉講述,揭開這段沉沒的往事。紀錄調查部分,在聽舟山漁民講起“裡斯本丸”后,方勵與團隊利用聲吶探測技術獨家定位並發現了海底船骸,又因一個英國戰俘后人的電話,開啟了尋訪真相之旅﹔動畫紀實部分,通過幸存者描繪、生前錄音和文獻,用動畫完整呈現了“裡斯本丸”從被魚雷擊沉到最終沉沒的25小時裡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瞬間。

  “這就是那艘船,你父親的遺骸就在那裡”“他們現在還在中國的那片海中”……“‘裡斯本丸’營救事件”中,中國漁民表現出的舍己為人的大愛和英勇無畏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這其中就有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之女丹妮斯·維尼,她說:“歷史需要銘記,歷史不能被遺忘,也不能被歪曲。”陳雪蓮的父親曾劃著家中的小舢板勇救多名英軍戰俘,她說:“我為父親的英勇之舉感到自豪。”

  首映當天,多位“裡斯本丸”事件的親歷者后人不遠萬裡飛抵上海,觀看了影片。“我一直想感謝中國的老百姓,尤其是舟山的漁民,感謝他們的義舉。”肯尼思·安德魯·薩蒙說,他的父親也是“裡斯本丸”事件的幸存者。

  “二等兵肯尼思可能被淹死了。”這是遇難者肯尼思·霍金森位於家族墓地的空墓墓碑最下方刻的一行小字。這一次,他的親人們准備了一塊小小的石碑,上面刻著肯尼思遇難時的年齡——22歲,編號——3055984,以及他的遇難時間——1942年10月2日。他們萬裡迢迢把這塊石碑背來中國,要把它沉入遇難者長眠的海底。

  “不過六七年間,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這幾位親歷者都去世了。”方勵說,自己完成了對大家的承諾,完成了對自己內心的承諾,“記錄下了人性的光輝和善良”。在該片策劃焦雄屏看來,《裡斯本丸沉沒》這部紀錄電影“像調查報告一樣,展現整件事情的真相,超出了電影的范疇,擴大了電影的意義”。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