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四川境內“咽喉”!國道227將全線貫通

6月15日,川觀新聞記者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國道227線麥日(甘涼界)至巴亨埡口段改建工程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本月底建成通車。屆時,國道227將全線貫通。
奮力打通“咽喉”段
國道227也稱張掖—孟連公路,是《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中普通國道網“47縱”的一條,起於甘肅張掖,經青海、四川至雲南孟連,全長3700多公裡,其中四川省境內有1400公裡,經過了阿壩、甘孜、涼山、攀枝花等地。
即將通車的國道227線麥日(甘涼界)至巴亨埡口段改建工程位於涼山州境內,全長47.8公裡,按三級公路標准建設,工期三年,是四川境內國道227全程提升改造工程最后完成的一段。
“這也是建設條件最為困難、建設難度最大的一段!”涼山州木裡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毛根宗說,項目全線地質條件復雜,最高海拔處4200米,高寒氣候顯著,大部分路段處於“無人區”。其中木裡縣麥日鄉哈朗村到稻城縣蒙自鄉黑龍村的11公裡路段此前未通標准等級公路,僅有一條建設水洛河水電站時修建的施工便道,相當於“挂壁公路”,一側懸崖、一側臨河,極為危險,禁止社會車輛通行,是國道227全線貫通的“腸梗阻”。
打通“咽喉”。四川省《大小涼山地區2016—2018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設推進方案》將該項目列入規劃,項目於2021年5月開工建設,2023年省政府印發的《大香格裡拉交旅融合四川省交通建設方案》將該項目作為重點項目。
項目開工以來,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強化統籌協調,及時解決問題和困難﹔參建單位強化協同,科學制定施工計劃,千方百計推進建設。高邊坡施工,工人們綁著安全繩,用小型機械在懸崖峭壁上“摳”出炮眼,待爆破完畢后,再以同樣方式清除絕壁上鬆動的岩石﹔採用新工藝、新設備,對橋梁梁板預制等結構物進行蒸汽養生、棉被保溫等,克服高寒低溫影響……
歷經千日鏖戰,項目主體工程順利完工,目前正在進行綠化等附屬工程,預計6月底可全面通車。最艱險的11公裡路段,以3座隧道、17座橋梁成功穿越。
旅游路更順暢
“咽喉”段打通后,涼山州鹽源縣、木裡縣的出州通道將更暢,也將有效銜接G348線與G549線,形成涼山州西北部與甘孜州南部區域環線,從木裡瀘沽湖到稻城香格裡拉鎮的路程將縮短約100公裡,通行時間節約2.5小時。
隨著該項目的完工,四川境內的國道227提升改造工程歷經10年建設,也將畫上圓滿句號。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道227四川境內段原為省道216,部分路段技術等級低,從2013年底開始分段進行改建,僅涼山州境內就分為5段建設。通過提升改造,公路基本實現了三級及以上技術標准。
國道227被譽為“中國三大最美國道”之一,串聯起橫斷山區的精華美景,在四川境內,是大香格裡拉旅游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負責人表示,國道227線麥日(甘涼界)至巴亨埡口段改建后的串聯效應明顯,近端緊密連接木裡大寺、瑪娜茶金觀景台、稻城亞丁等多個景區景點,遠端與雲南香格裡拉、麗江等眾多熱門旅游目的地產生聯動,將成為支撐地方發展旅游經濟的產業路,助力沿線群眾共同富裕的致富路。
昔日“腸梗阻”,今日旅游路。川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大香格裡拉旅游環線中,稻城亞丁至木裡瀘沽湖主要廊道由國道227線麥日(甘涼界)至巴亨埡口段改建工程、已建成的國道227線木裡縣巴亨埡口至瓦廠鎮桃巴段、待建的國道663木裡縣瓦廠鎮至鹽源縣瀘沽湖段改建工程組成﹔第二廊道也在同步推進中,包含國道664稻城縣香格裡拉鎮至各卡段改建工程、省道463稻城縣思子功至木裡縣俄埡鄉段改建工程等。(川觀新聞記者 王眉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