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老年人也愛科技感 “60后”是消費主力軍

2024年06月03日08:02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老年人也愛科技感 “60后”是消費主力軍

  在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簡稱“老博會”)開展的2024年金芙蓉養老論壇上,“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馬旗戟開玩笑地介紹,這兩年參加的討論銀發話題的活動,比過去六七年都多。隨著國內第二波嬰兒潮(1962至1971年出生)迎來退休,與老年人生活相關的經濟、消費已成為熱門話題之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2.96億。當前,以億為單位的老年人口,不再局限於簡單養老,更多需求催生了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的銀發經濟。

  在“老博會”現場,不少企業帶來了新潮、充滿科技感的產品。老年人們喜歡什麼樣的科技?5月31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前去探訪。

  老年人的科技消費都挺“潮”

  今年的“老博會”展廳內,銀灰色的裝飾以及各類LED顯示屏成為不少展商展廳的主基調,一眼就能感受到科技感。展廳內,有商家直接將房車開進了現場。記者了解到,該展商展示的房車,全車設置了語音喚醒服務,隻要老人開口,就能幫助老人在旅途過程中燒熱水、開空調、放音樂等。房車的入口和車內的使用空間,還特別考慮了人體工程學,符合老年人的使用習慣。

  老年人的輔具產品也在變得“新潮”。展會現場,一家國內企業就帶來了各類助聽器。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助聽器具備藍牙連接、耳機盒可充電、健康監護等功能,“一些老年人耳道經常潮濕、發炎,挂上骨導耳機可以讓耳蝸更舒適。”一款針對老年人的專業全身垂直律動機也在吸引不少人前來嘗試。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律動機發出的震動可以溫和刺激全身每個部位,不會增加心肺負擔,可以幫助老年人達到全身運動的效果。

  多家參展商還推出了養老智慧化系統。科技企業、養老機構、社區等系統互相交叉合作,如京東方智慧醫養社區“錦城拾光”與成都京東方醫院的結合,展現了醫養融合的新模式﹔成都科創智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則帶來了孝行通系統,現場就有AI智慧人可以回答養老相關問題﹔頤養通機構則打造了CCRC養老社區解決方案,通過軟件和硬件結合的方式實現頤養社區各板塊業務全過程流程化管理。

  從“適老化”到“消齡感”的消費趨勢

  馬旗戟認為,目前國內老齡正面對不均衡、多樣性、分層化的問題。針對50~60歲之間還沒退休或剛退休較有活力的老人,他們的核心訴求是文旅,高頻消費是旅游等﹔而帶有慢性病,不影響生活的60~68歲老人,核心訴求是生活,高頻消費場景在社區便利店、互聯網電商﹔患有慢性病,對生活帶來影響的68~77歲老人以及存在失能問題的77歲以上老人,核心訴求則在於健康、護理,高頻消費場景在養老機構。

  面對銀發經濟,不少專家都共同指出,剛進入退休行列的“60后”是消費主力軍。這一代“新”老年人更熟悉互聯網,更了解社會潮流,對老年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對健康、養老等服務以及藝術、體育、休閑、娛樂等都有消費需求。

  “國內老齡需求因為年齡層不同,所以必須通過創新改善供給。”馬旗戟表示,目前科技賦能老齡化,包括老齡科技以及科技老齡化,前者事關幸福感,后者事關高質量和可持續性,都需要科技創新實現。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教授楊一帆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未來銀發經濟的趨勢應是針對全年齡段群體、圍繞完整的生命周期,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全面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而不再是將老年人與其他人群區隔開來。

  老成都記憶成為現場亮點

  今年的“老博會”,還有不少亮點,比如“老博會”年代記憶館-煙火成都-客家趕場記憶暨客家趕場主題“龍門陣”活動。

  活動現場,承辦方通過懷舊風的裝置布置,以及眾多客家參展商帶來的地道客家美食、手工藝品、傳統服飾等商品,讓參觀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客家文化和習俗,深刻感受到“客家趕場”這一獨特民俗的魅力。客家趕場在成都有近300年的歷史,如今在成都市千年古剎龍潭寺旁,就有一個百年歷史的龍潭客家老菜場,因市場規模和交易量大、且商家顧客90%以上均為客家人,被稱作“東山五場”之首,是成都主城區裡唯一且是人氣最旺的客家趕場文化的集市。

  龍潭客家老菜場客家趕場文化推廣人程運奇介紹,在“老博會”上舉辦這樣一場活動,是為了喚起更多老年人的回憶,讓更多人來關心老成都人的共同記憶,“我至今還記得起小時候,乘著慢火車來龍潭趕場的場景。目前在成都三環邊上,還保有我們上百年的客家老菜場,大家能感受到老成都、老客家的煙火氣。”

  程運奇認為,如今的老年服務正變得越來越先進和科技化,但物質背后,仍要關注到老年人情感層面的感受,像是傳統集市,它們見証了老一輩酸甜苦辣的記憶。(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昌娟)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