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 西南油氣田公司繪就新質生產力綠色底色

近日,在瀘州酒業園區配氣站,一架無人機從自動機場中騰空而起,啟動日巡檢任務,巡檢數據同步傳輸至后台,完成任務后返回至自動機場。這是西南油氣田公司開發的智飛無人機管理平台,打破“人巡+機巡”的傳統模式,實現全自動無人機精細化巡檢,徹底解放人力資源。
據了解,無人機在該配氣站“服役”已1年有余,每日自動巡檢2次,守護著園區內所轄的33.7公裡的管道。全年飛行距離為2.4萬公裡,如果按照汽車每100公裡平均油耗12升來計算,共計節能油耗2.88噸,減少碳排放14.16噸。
“十四五”以來,西南油氣田公司把碳達峰和碳中和全面融入戰略發展,積極貫徹“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的總體部署,不斷貢獻新質生產力,積極推廣“無人巡檢”“無人值守”等生產方式,以科技創新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去年,西南油氣田公司首個零碳低功耗智慧井站中62井閃亮“登場”。面對四川盆地太陽輻射量為國內最低值的“先天不足”,採用“新能源+智能化”的方式交出一份滿意答卷。一個小小撬體櫃,整體佔地面積僅僅9平方米,構建起一個零碳+智能的井站。將新型分布式光伏系統、智能視頻監控系統、遠程喊話系統、照明等設備集成在分布式撬體上。這種撬體結構緊湊、佔地面積小,提前預制現場裝配,大大縮短安裝時間。在后台可遠程進行電源管理,查看發電量、電池充放電狀態、系統運行狀態等。
“智能視頻監控系統採用移動智能偵測報警,無物體移動時停止錄像,節省耗電量,工作狀態最大能耗小於5瓦,比一隻家用燈泡能耗還低。”零碳井建設者西南油氣田公司技術人員謝榮介紹。據悉,該井站每年可提供清潔電源1085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8噸,相當於植樹270棵。
像這樣的節能減排措施,在油氣田日常生產經營工作當中已是常態。在西南油氣田公司數智分公司廣漢設備間樓頂,一組6.4千瓦時的小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為機房設備提供電能。這套系統投入使用后,該設備間全年可節約市電用電量30%左右。在川西北管道高后果區,智能監控“緊盯”紅色預警點位,一些無法使用農電的偏遠點位,太陽能光伏系統為智能監控供電。監控畫面實時接入安眼系統和運維人員手機端,隻需通過電腦或手機,即可遠程實現全天候監控。
除了“看得見”的綠色“武器”,更有“看不見”的綠色“陣法”。為走好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西南油氣田公司以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為依托,用科技創新+管理變革不斷擴大綠色版圖。
其中,監控接入安眼系統,是“安眼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安眼工程”全稱安全生產智慧眼可視化智能化識別工程,是國內首套在油氣田地區公司層面的智能化安全監督綜合管理平台。平台集成智慧安眼系統、視頻智能中台,生產視頻監視系統、外網視頻平台、場站AI分析五大系統,與“無監控、不作業”的監督機制配套運行。對公司“兩個現場”違章行為的實時抓取、智能識別與主動預警,在1000多個生產場站24小時全天候違章監管與告警,同時對不具備辦公網接入條件的400個施工作業現場,在辦公網實現視頻監管和違章告警。累積覆蓋19萬公裡的安全監管范圍,在提升監管質效的同時,大幅節約監督人力資源。
如今,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在油氣田落地生根,西南油氣田公司數字化轉型大跨步邁向新台階,數字化減排效應正在油氣生產各個環節中顯現出來。該公司通過技術賦能,推動管理變革、創新創效,對油氣產業鏈進行數字化改造和工藝優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減少碳排放量,書寫出精彩的“綠色答卷”。(安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