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榜樣的力量!致敬四川省林草系統獲得五一勞動獎的集體和個人

4月28日上午,2024年四川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在成都舉行。四川省總工會分別向全省89個單位、195名職工、99個集體授予“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工人先鋒號”稱號。四川林草系統1家單位、2名個人、1個集體獲得表彰。
其中,阿壩州馬爾康國有林保護局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 簡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屬簡陽市林業技術服務中心工程師嚴蕾、滎經縣林業局科研監測股股長宋心強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大熊貓保護宣傳團隊獲“四川省工人先鋒號”。
為致敬先進典型,傳承勞模精神,激勵更多林草干部職工在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建設中建功立業,我們摘編了此次獲獎的集體和個人的部分先進事跡,一起走近他們,感受榜樣的力量。
“森老虎”下山育新業,走出“林家鋪子”新路子
——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獲獎單位阿壩州馬爾康國有林保護局
馬爾康國有林保護局建於1956年,是四川省大型重點林業企業之一。近年來,該局在團結、奮進、守正、創新的企業精神感召下,全面推進生態建設、產業發展重大項目,開創了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聚焦生態建設,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創新森林管護模式,構建起“人防、物防、技防”融合新體系,服務林政資源管理、野生動物保護、有害生物防治,335萬畝天然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近5年來,全局累計完成人工造林33萬畝、封山育林97萬畝、森林撫育42萬畝、有害生物防治27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到55.6 %,林草綜合覆蓋率達98%,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聚焦綠色發展,林區生態經濟蓬勃發展。堅持一場一策推進林下經濟,提高野生菌、蜂蜜、家禽、林下蔬菜等系列林產品附加值,年均產值達300萬元。探索“旅游+林業”發展模式,培育毛木初自然教育基地品牌,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發展賓館、物業、液化氣、租賃等第三產業,利用舊城改造盤活資產,新增經營資產4200平方米,林業產業呈現出多頭並進的發展態勢。近5年來,累計實現產值6000萬元,利潤550萬元,成為阿壩林業發展的典范。
聚焦民生福祉,職工幸福感不斷攀升。堅持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職工群眾。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職工福利待遇持續增長,收入位居全州國有企業前列。持續辦好重點民生實事,改造和新建棚戶區房屋540余套,馬爾康“6.10”地震災后重建項目如期完成,林區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為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群眾根基。
柔肩擔重任 風採立潮頭
——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嚴蕾
嚴蕾,女,漢族,中共預備黨員,1992年10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簡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屬簡陽市林業技術服務中心職工。
2014年,嚴蕾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入職成都市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工作,后又進高校繼續深造,取得研究生學歷,在校期間獲雲南省政府獎學金,撰寫的論文獲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分會優秀論文。2020年,她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簡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屬簡陽市林業技術服務中心工作至今。
嚴蕾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熟悉和掌握了森林防火、資源保護、造林綠化以及產業發展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成為基層林業技術“多面手”。她先后參與了《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實施方案》《簡陽市森林經營規劃》《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項目簡陽市集體林2023年度中幼林撫育實施方案》等多個林業項目編制和監管工作﹔參與完成森林撫育38000余畝,更新造林1500畝﹔完成造林上圖35000余畝,退化林本底調查及上圖2700畝﹔通過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帶動當地林農增收1000余萬元。
特別是作為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主要責任人期間,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她長期加班加點,千方百計趕超進度,因超負荷工作出現眩暈等不適症狀仍堅守崗位。其牽頭負責的世行項目、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森林防火等工作多次獲四川省林草局、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通報表揚。
2022年,嚴蕾參加了四川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能比賽。該技能比賽不僅考察政策理論,更側重實踐操作,內容涉及昆虫標本制作、理論知識、林業有害生物採集與制作、鬆材線虫病防治、噴霧施藥等多個方面。比賽中,她憑借優異的表現和過硬的技術,勇奪全省第一。此外,嚴蕾還曾獲2021年度成都市森林草原防滅火主題知識競賽優秀獎、2022年度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先進個人”等獎項,表現出極高的綜合素質。
乘風破浪的大熊貓“撿屎官”
——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宋心強
宋心強,男,漢族,1988年生人,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滎經縣林業局科研監測股股長,工程師。
2017年,宋心強懷揣守護大熊貓的夢想,放棄了都市的舒適和繁華,通過“雅州英才”工程引進到滎經,成為滎經縣大相嶺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一名基層生態保護工作者,主要負責野生大熊貓及同域動物空間分布情況調查和泥巴山大熊貓廊道監測。
堅守保護自然的初心,宋心強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度投身大相嶺的山山水水,日夜與大自然為伍,甚至放棄了很多的雙休日和假期,將每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留在大山裡,真正做到了干一行、愛一行。跋山涉水、蹚風冒雪,帶領監測隊伍用腳步丈量這片大山﹔勤勤懇懇、無怨無悔,用行動守護大相嶺的萬千生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努力成為自然的捍衛者、大熊貓的守護人。
近6年來,宋心強先后參與了“大熊貓棲息地景觀恢復項目”樣地改造及大熊貓主食竹生長與更新、泥巴山大熊貓廊道監測、大熊貓國家公園德陽片區高山雉類調查、泥巴山大熊貓棲息地廊道植被恢復等工作。在宋心強看來,監測巡護雖然艱苦但並不枯燥,沒人比他更能理解經過長時間的追尋採到一坨新鮮糞便的興奮與見到科研成果得到認可的喜悅。
如果雙腳是他的交通工具,相機便是他隨身攜帶的武器。宋心強用相機記錄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過程,也記錄了國家公園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基層工作者的精神面貌。他的夢想是通過他的鏡頭,讓更多的人愛上自然、珍惜自然、守護自然。
宋心強的工作得到領導及同事的一致認可,他先后獲得“四川省2019年度優秀巡護員”“2020年度大熊貓國家公園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四川省2021年度最美巡護員”“2022年最美巡護員巡護科學家”等榮譽,攝影作品曾榮獲“當好務林人 紅心永向黨”攝影大賽一等獎。
逐夢大相嶺深處
——四川省工人先鋒號獲獎集體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大熊貓保護宣傳團隊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大熊貓保護宣傳團隊,共有25人,其中女性16人(6人為研究生學歷),具有生態學、動物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等專業背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她們,長期堅持在科研保護和科普宣傳工作一線,圍繞以大熊貓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換,面向社會開展大熊貓及其傘護種的保護和宣傳工作,取得系列突出成績。
沉心科研,篤行不怠。這是一支具有較強保護調查監測能力的團隊。他們先后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動物所、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建立科研合作關系,持續開展大熊貓及其同域物種種群動態監測、大熊貓野化放歸、棲息地修復改造、廊道建設等工作。2017年以來,團隊在管轄區域布設了300余台紅外相機,收集到有效影像資料92萬張,通過監測記錄整理出區域內的鳥獸52種,通過收集到的糞便鑒定出野生大熊貓個體11隻,逐步建立起大相嶺區域野生大熊貓遺傳信息庫。
求新求變,碩果累累。這是一支科研和轉化利用成果豐碩的團隊。他們先后撰寫科研論文20余篇,出版10余套自然教育課程教材讀物,研發“大熊貓國家公園小小巡護員”“大熊貓主食竹研究”等7大類15小類40余套自然教育課程,出版科普宣傳書籍若干,持續開展多種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大熊貓保護宣傳。團隊還積極培養、培訓當地自然體驗引導員、自然科普講解員、自然教育導師等實操人才,組建起以科研監測隊員、巡護員為核心的專業科普向導團隊20余人,培訓了社會科普志願者200余人。
善作善成,見行見效。這是一支專業技能過硬的團隊。他們定期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和實操,積極參與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在實踐中不斷提升保護監測能力。他們多次被省林草局抽派前往阿壩、甘孜、涼山等地開展專項調查,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最佳巡護團隊”、國家公園優秀團隊榮譽稱號。4名同志先后被四川省林草局評為 “最美巡護員”榮譽稱號,3名同志分別獲得2023年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巡護監測員技能大賽一、二等獎。團隊現有科普宣傳專職講師8人,其中核心成員付明霞取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自然體驗培訓師”結業証書並被評為優秀學員,2023年付明霞還作為四川代表參加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鄧遠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