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時代之鏡 城市之詩——

感受20世紀建筑遺產魅力

本報記者 鄒雅婷
2024年05月14日09: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天津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有“世界建筑博覽會”之稱,保存著風格多樣的近代建筑群。包括慶王府、先農大院、樘院在內的200余幢歷史風貌建筑經整理修復后,得到合理利用。春季海棠綻放之時,五大道打造“海棠花節”,吸引著八方來客。圖為五大道先農大院(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攝

  滬江大學近代建筑群、天津第三棉紡廠舊址、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舊址、北京國際金融大廈……日前,“公眾視野下的20世紀遺產——第九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暨20世紀建筑遺產活化利用城市更新優秀案例研討會”在天津市舉行。在建筑、文博專家的共同見証下,第九批102個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推介項目公布。這些建筑遺產見証了歷史風雲,承載著城市記憶,反映了中國現代建筑發展成就,吸引著人們探訪它們蘊藏的精彩故事。

  鐫刻歷史記憶

  建筑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公眾對建筑遺產內涵和價值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20世紀建筑遺產在國內外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和重視。

  “20世紀是一個復雜的、變革的時代,這一時期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和社會變革,在建筑上留下了歷史的痕跡和記憶。20世紀建筑遺產是有著多元、多重價值的復合性遺產,具有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技、美學、生態等多方面價值屬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會長馬國馨說。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於2014年成立,是致力於20世紀建筑遺產研究、保護、推廣的專門機構,依據國內外相關法規、文獻,編制了《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認定標准》,並組織開展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工作。自2016年至今,共計向社會推介了9批900個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涉及10多種門類,時間跨度百余年,其中有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美術館、天津五大道建筑群等全國知名建筑遺產項目。

  最新公布的第九批推介項目共有102項,分布在全國24個省區市。據介紹,本次推介突出紅色主題建筑遺產項目,重點集中在1949年—1999年新中國建設的項目,同時兼顧少量特別優秀的21世紀初建筑創作項目﹔重點關注在城市更新建設上體現文化內涵、有成功的保護傳承經驗且在活化利用方面有突出特點的項目,其中不乏面向基層的項目,以及有歷史背景的文化教育建筑等。

  “天津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經600多年的建城史,留下了一大批具有較高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和人文價值並反映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天津的建筑遺產種類齊全、層次豐富、風格多樣,呈現出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特點。”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路紅說,第九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活動在天津舉辦,能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天津建筑遺產的魅力。

  第九批推介項目中有7個天津市建筑遺產項目,分別是靜園、天津第三棉紡廠舊址、劉冠雄舊居、扶輪中學舊址、天津機場地區近現代建筑群、天津古文化街(津門故裡)、天津市原市公安局辦公大樓。

  靜園原名乾園,建於1921年,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私邸。園內建有一座磚木結構樓房,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風格於一體,草木蔥郁,靜謐宜人,是天津租界時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1929年7月至1931年11月,清末遜帝溥儀寓居於此,將其改名為靜園。天津解放后,靜園曾作為辦公用房,后成為多戶居民居住的大雜院。

  “2005年,《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出台,靜園被列為特殊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筑。”路紅介紹,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依據《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對靜園內45戶居民進行騰遷,依照“修舊如故、安全適用”的原則,對靜園進行復原整修。自2007年對外開放以來,靜園先后獲得“中國旅游品牌魅力景區”、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

  煥發時代光彩

  “建筑是人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有生命力的。要做好建筑遺產保護傳承的大文章,探索更新活化的有效方式,讓建筑遺產的價值在當代得到傳承。”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金磊說。

  如今,許多歷經滄桑的老建筑“活”了起來,成為城市中別具特色的景觀和展示文化底蘊的窗口。在天津實地走訪,記者對此感受頗深。

  天津皇會非遺展演、特色市集、津派文藝演出……不久前的“五一”假期,天津古文化街分外熱鬧,“首屆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游節”在這裡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游客盡享韻味十足的民俗文化“大餐”。

  天津古文化街位於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歷史上,這一帶曾是天津古城的經濟、文化、商貿聚集地。1985年,天津市修建古文化街,將其打造成體現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商業步行街。21世紀初,天津市開展海河綜合開發改造工程,對古文化街進行全面整修改造。整修改造后的古文化街,延續了原有道路的線性肌理,保留了原來的建筑風貌和基本格局,同時又能滿足現代人游玩、購物、休閑等需求。

  穿過“津門故裡”牌樓,漫步古文化街,一家家老字號映入眼帘。欣賞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嘗嘗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聽聽“曲藝之鄉”的相聲、快板……天津傳統文化魅力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天津有14片歷史文化街區、877幢歷史風貌建筑,累計有58個項目被推介為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許多歷史建筑在更新活化方面卓有成效,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光彩。”路紅說。

  天津第三棉紡廠舊址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國家工業遺產。2013年,天津住宅集團對其進行保護性提升改造。歷經兩年改造,天津第三棉紡廠舊址變身為棉3創意街區。該工程遵循“先保護再利用”的原則,充分利用老廠房原有的空間格局,採用新與舊、古朴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改造手法,構建了一個既延續工業遺產歷史肌理、又體現時尚街區活力的創意產業集群。

  在充滿歷史感的紅磚建筑裡,分布著美術館、書店、小劇場、咖啡廳、文創空間等,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紗錠、古銅色齒輪、圖文並茂的展板,組成一條“時光走廊”,展現了天津近現代紡織工業發展歷程和棉3的前世今生。街區經常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如雕塑展覽、音樂演出、圖書市集、特色燈會、滑板比賽等,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時尚打卡地。

  今年“五一”期間,“時光戲台 棉3有戲”戲曲主題市集亮相棉3創意街區。游客不僅可以欣賞戲曲演出,還能參與互動、打卡集章,通過游戲了解戲曲知識,感受傳統戲曲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結合所迸發的璀璨光彩。

  吸引公眾參與

  “建筑遺產保護絕不只是專家學者或政府部門的事,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要喚起廣大公眾保護遺產的共識,並使之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金磊說,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成立10年來,在向公眾宣介推廣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讓更多人了解20世紀建筑遺產的豐厚內涵和寶貴價值。

  此次建筑遺產推介活動在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舉辦,活動現場還發布了新書《新中國天津建筑記憶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由天津建筑設計公司(天津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前身)設計,天津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是20世紀50年代天津佔地面積最大、“文、體、學”功能俱全的園林式文化宮。該建筑群的設計緊扣“工人”主題,從空中俯瞰,劇場呈“工”字形,圖書館呈“人”字形。2022年,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完成更新升級,被列入第六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推介項目。

  《新中國天津建筑記憶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介紹了這座建筑群的設計特色、修繕更新工程等,講述了建筑承載的動人故事。

  “1954年1月15日,總建筑面積為7142平方米的‘工’字形劇場正式落成,該劇場舞台條件一流。在劇場的開幕式上,梅蘭芳先生演出了經典劇目《貴妃醉酒》,老一輩人回憶起此事時總是興奮不已……”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原主任趙俊清說,數不盡的著名藝術家在這裡舉辦過精彩演出,留下了深刻的城市文化記憶,天津“二宮”因此被人們稱作“文物級劇場”。

  “像這樣充滿故事的建筑遺產還有很多。”金磊告訴記者,2018年出版的《悠遠的祁紅——文化池州的“茶”故事》是“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文化系列”的開卷之作,聚焦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推介項目——國潤茶業祁門紅茶舊廠房。該書由英國獨角獸出版集團在海外出版發行,向世界講述中國祁門紅茶的故事。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成立10周年之際,“時代之鏡·十載春秋——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全紀錄特展”在天津市規劃展覽館開幕。展覽中,觀眾可以縱覽10年來推介的900項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並可以讀到近30個設計建設機構提供的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優秀案例。

  活動期間,還發布了《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年度報告(2014—2024)》,並啟動“遺產百年·致敬經典 首屆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攝影大展”。

  “攝影展面向海內外征稿,歡迎大家用鏡頭記錄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的風採。”金磊說,“希望通過一系列活動,更好地傳播建筑文化,吸引更多人關注和走近20世紀建筑遺產。”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