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棉絮”穿羽衣 成都近期出現的白色飛虫是啥?

朴綿葉蚜。
進入四月,草木欣欣,鳥鳴如歌,成都街頭深深淺淺的綠,讓人心曠神怡。然而,綠意之中,多了一抹惱人的“白”。
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在路邊、小區裡,有飄飛的白色絮狀物,有時落在衣服上、頭發上,不小心還會入口入眼。仔細看,這可不是柳絮,它有翅膀、有觸角,這是一種蚜虫——朴綿葉蚜。
遠看是飛絮近看是虫子
家住成都成華區的曾女士最近在小區散步時感覺到“柳絮”扑面而來,當她仔細觀察落在衣服上的“柳絮”時,發現這是裹著“棉絮”、穿著羽衣的白色虫子。不隻在成華區,曾女士工作的青羊區,也發現有這樣的白色小飛虫出沒。
在自家花園的一棵海芋上,成都華希昆虫博物館館長趙力也發現了白色小飛虫。這些飛虫體長2毫米左右,頭、胸部呈褐色,翅膀上有白色蠟粉,還長有飄逸的長毛……近距離觀察,並對照圖鑒和相關描述,趙力認出了這些白色小飛虫的身份——朴綿葉蚜,一種同翅亞目斑蚜亞科的昆虫。
因為朴綿葉蚜的翅膀是透明的,而且它身體上有蠟腺,可以分泌出蠟質,包括觸角、足都被蠟粉蠟絲覆蓋,所以看起來像一團白色的飛絮。
4月集中出現 最愛植物嫩葉
對於這樣“突然”出現的陌生小虫子,很多人以為它是外來物種,其實,它也算是成都“土著”。
一般情況下,連續5天溫度超過12℃,朴綿葉蚜就會開始繁殖。而到了16-24℃它們最喜歡的溫度,朴綿葉蚜則會呈幾何倍數增長。
這是因為,雌性蚜虫一生下來就能夠生育,而且還可以孤雌生殖。生下小蚜虫后,隻要再過5天,它又可以再度繁殖。一隻朴綿葉蚜,它的“蚜生”雖然隻有短短的30天左右,但它可以生50至70個小蚜虫。
4月,氣溫適宜,蚜虫便忙起來了,朴樹是它們最喜歡的植物,樹木冒出的嫩葉,則是它們最愛吃的部分。但它們也不挑食,除了桉樹、棕櫚樹等有毒植物的葉子,其他植物的嫩葉都吃。包括柳樹還有成都常見的行道樹——復羽葉欒樹,都是朴綿葉蚜喜歡寄生的地方。
對人體無害 高溫是有效"殺手"
仔細觀察朴綿葉蚜,它的嘴巴那裡有尖尖的針,類似蚊子。不過,蚊子咬人,吸人的血,但朴綿葉蚜卻是吸食植物的汁液。
大量的朴綿葉蚜,會造成植物葉片卷曲,長勢不好,甚至死亡。此外,當蚜虫大暴發時,它們還可能遷徙到農田,造成農作物減產。這時,就需要用農藥進行噴殺。
少量的朴綿葉蚜可不必理會,因為隨著氣溫繼續升高,它們就“嘚瑟”不了了。
朴綿葉蚜怕熱,當氣溫持續超過30℃,它們的數量就會減少。同時,溫度升高,它們的天敵,如瓢虫、食蚜蠅、草蠅也會大量繁殖,朴綿葉蚜便隻能“認輸”。此外,隨著雨季的到來,雨水的沖刷,對它們也是很大的威脅。
綜合這些因素,一般到5月,成都的朴綿葉蚜就會開始減少。
因此,隻要沒有形成虫害,不必太擔心朴綿葉蚜會對我們人類造成威脅——它既不咬人,身體上的虫蠟也對人體無害,只是可能在進入人體口腔鼻腔時,毛乎乎的,會讓人感到不適。而對於這種情況,戴口罩即可應對。(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冰清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