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構建黨建引領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共同體”系列報道(五十二) 

樂山馬邊:借茶為“媒” 托底彝區振興

2024年04月17日16:1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搶抓托底性幫扶機遇,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定點幫扶馬邊為支點,整合集結省經濟合作局、紹興市越城區、峨眉山市、中鐵八局集團、峨影集團5支幫扶力量,以及市內新增4個幫扶區縣、23個市級幫扶部門和15家市內幫扶企業,構建“1+5+N”幫扶工作體系,打造“省—市—縣—鄉”四級聯動托底性幫扶樣板,“攪活”馬邊23萬畝優質生態茶園資源,沿“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發展路徑,探索出茶葉全產業鏈帶農富農的新思路,奮力繪就彝區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開展托底性幫扶以來,全縣茶葉產業園區提供固定崗位2000余人、臨時用工20000余人次,帶動全縣涉茶種茶50000余人次,採茶季茶農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

馬邊茶葉現代農業園區。何為攝

借“勢”謀劃,持續深化茶品牌培育

搶抓幫扶政策紅利。確定茶產業為“托底性幫扶2024年需重點指導支持產業”,編制了《“馬邊綠茶”產業產品提升行動方案》,錨定四川省星級茶葉現代農業園區標准,構建“一園、兩核心、多基地”的園區空間布局。

謀劃產業發展全景圖。延伸固化上、中、下游彝茶產業鏈,通過“大園帶小園”實施茶基地、茶加工、茶市場、茶科技、茶文化“五大”工程﹔圍繞茶葉粗加工、深加工“雙鏈條”編制茶產業重點招商企業目錄確立茶葉、茶飲、護膚品、茶酒、茶食品五大領域目標企業37家,力爭到2027年底,全縣優質茶園面積穩定在23萬畝,年產優質茶葉干葉1.8萬噸,實現茶葉綜合產值40億元。

品牌價值全面提高。採取“馬邊綠茶+企業品牌”雙品牌戰略,完成4658畝有機茶認証,加速提升“馬邊綠茶”區域品牌競爭力,有力打破過去因“雜多”“零散”“貼牌”的產品形象導致茶葉缺乏自主定價權,茶產品利潤率不為樂觀的尷尬局面。截至目前,“馬邊綠茶”區域公共品牌價值為26.4億元,對比開展托底性幫扶前增幅達19.5%,全縣實現茶葉鮮葉產量5.37萬噸、同比增長7.3%,產值13.08億元、同比增長9%。

採茶節上制茶師傅現場制茶斗茶。甘國江攝

借“智”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智慧賦能產品結構。與川內多家院校簽訂技術服務協議,成立了彝茶研發中心,胥偉博士工作站、四川省農科院鄉村振興講習所馬邊工作站,聘請32名專家組建“茶葉專家大院”,年均開展“下沉式”服務30余天,開展金花茯茶、大宗高香紅茶等茶產品研發生產,制定“彝紅”“彝黃”“彝黑”產品標准,極大提高夏秋茶、大宗茶創新能力和綜合利用率,茶產品附加價值顯著提高。

數字賦能提質增效。積極探索大數據、物聯網等多元化信息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應用,搭建茶葉園區數字農業綜合管控“大腦中樞”,布設農業氣象、土壤監測、水肥一體灌溉、病虫害監測等智能設備,實現智慧園區“全覆蓋、全天候、全自動”實時監測。今年2月,馬邊彝族自治縣茶葉現代農業園區被省政府命名為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示范賦能強鎮增收。幫扶單位“牽手”川內茶葉龍頭企業,助力保鮮儲藏庫和鮮葉精深加工生產線等先進設施“落地”集體經濟生產園區,引導鄉鎮建設集體經濟標准化茶葉種植示范點,形成“園區+企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戶”聯農帶農機制,企業年均收購茶葉(鮮葉)約200萬元,園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縣平均水平22.5個百分點,托底彝區“鎮”興。

借“力”作為,釋放集群融合競爭力

鄉村文化活動造勢。深挖彝茶文化精髓,立足自然生態優勢。舉辦集主題晚會、彝山茶展、制茶、斗茶、說茶等欄目為一體的“青梅竹馬 邊城茶香2024‘馬邊綠茶’採茶季”活動,常態化舉辦中國彝茶文化節、火把節等活動,加快馬邊“南絲路文化生態旅游走廊”建設,2023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330萬人。

強化彝茶集群優勢。成功納入四川省川紅工夫紅茶產業集群項目(2023-2025年),落實好集群資金2250萬元,建設茶產品現代化精深加工生產線,圍繞茶葉良種繁育研究、茶產品研發等開展系統研究,引導“馬邊綠茶”從單一綠茶到茶葉衍生品轉變,實現“茶產品”向“茶生活”發展,逐步形成彝茶產業集群效應。

推動茶旅融合態勢。借助“茶+”發展模式,持續唱響“中國彝茶之鄉”金字招牌,建設“雲上福來”4A級景區、“卡莎莎”等茶旅融合鄉村度假區項目,精心打造集“春摘茶、夏看花、秋品果、冬賞雪”為一體的茶旅融合示范點,全力促進縣域GDP、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李薇佳)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