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中壩腰鼓:旭水河畔的非遺傳承

2024年04月19日10:2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在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帶,經旭水河長年累月的流動變遷,沉澱出一片開闊平整的土地,這個位置被命名為龍潭鎮中壩村。在中壩村,有一種舞姿騰挪跳躍、輕敲慢打,融合了泥土芬芳與人文精神,它就是貢井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壩腰鼓。

時序更替,萬象更新﹔文脈賡續,生生不息。貢井的民間舞蹈藝術歷經歲月滄桑,一起一落、一伸一縮間,傳承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壩腰鼓是植根於這片土地上的藝術瑰寶,在長期的傳承與演變過程中,逐漸成為了當地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之一。

“咚噠、咚噠噠……”記者剛到中壩村的時候,村裡的文化活動室響起密集的鼓聲,十余名腰鼓隊員正在隊長曹華容的帶領下進行訓練。

“我們每天都會定時進行訓練,下個月又有新的演出。”曹華容告訴記者,中壩腰鼓傳承至今已經逐漸走向成熟,成為了區域性的舞蹈表演形式,每年龍潭鎮和貢井區的大型文化活動他們都會參加。

中壩腰鼓依據不同的風格韻律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輕鬆愉快、瀟洒活潑,動作幅度小,類似秧歌的風格﹔武腰鼓則歡快激烈、豪邁奔放,並有較大的踢打、跳躍和旋轉動作。

“我們的隊員基本都是村裡的村民,平均年齡50來歲,所以我們一般是以文腰鼓為主。”曹華容說,中壩腰鼓傳承到她這裡已經是第三代了,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

在中壩,腰鼓有著“逢年必鬧,遇節必舞”的說法。“我們中壩人愛打腰鼓是出了名的,逢年過節少不了要鬧騰一番。”提起中壩腰鼓,當地的村民總會豎起大拇指。

“我們每年過年都會在村裡進行巡游,輪流到各家的正屋院落和壩前表演。”曹華容告訴記者,在中壩,春節和元宵節打腰鼓是他們的傳統習俗,主家人認為,腰鼓隊進院進戶,敲打、跳舞、唱歌,可以消災除難,四季保平安。

中壩村腰鼓隊起源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據村民敘述,至少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后,中壩腰鼓的形成與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息息相關,一直以來,它傾注著勞動人民朴素的情感、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如今,它儼然成為這裡群眾特有的調劑精神生活、表達精神情感的方式之一。

“每年不聽個響都不習慣,希望我們中壩腰鼓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子子孫孫都能通過腰鼓了解我們當地的文化。”今年79歲的中壩村村民萬弟芬樂呵呵地說。

“中壩腰鼓需要被傳承、被保護,但這種傳承並不是形式上單純的延續,而是要讓大家真正地認識到中壩的‘腰鼓文化’和‘腰鼓精神’,做到傳承的不只是動作,更重要的是傳承中壩腰鼓飽含的蓬勃向上的精神。”曹華容說。

中壩腰鼓,這一承載著當地厚重歷史與鮮活生命力的藝術瑰寶,在中壩的土地上誕生、發展、傳承,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且歌且舞,一路向前,猶如旭水河流淌,生生不息。(孔雲)

來源:貢井區融媒體中心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