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農壇神倉時隔200余年首次開放
始建於明嘉靖十年 為北京中軸線上重要文化遺產
昨天,“北京先農壇神倉建筑群開放暨神倉歷史文化展開幕式”活動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先農壇)神倉院落開幕,這也是神倉建筑群移建200多年來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公眾可到先農壇欣賞神秘的神倉,從而暢想古代農耕文明。
北京先農壇是北京中軸線上重要的文化遺產元素,是北京城中軸對稱格局的重要禮制建筑群之一,是中國古代皇家祭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中國農耕文明恢弘壯麗的祭農見証物。據了解,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先農壇,為祭祀神農氏而設,與明代北京城同時設計建造。據《明實錄》記載,北京城的建造“悉仿南京舊制”。除紫禁城“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明故宮,而高敞壯麗過之”,國家祭祀禮儀建筑同樣是明永樂皇帝建造北京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先農壇便是其中之一。
神倉建筑群是北京先農壇重要的組成部分,始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清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下旨將神倉建筑群移建於此。活動上,古建館館長薛儉介紹,神倉主要功能是用來儲存皇帝親耕耤田收獲谷物,是為皇家祭祀活動提供谷物的場所,承載著禮儀功能,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其中神倉圓廩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倉”,為先農壇獨有。神倉院建筑彩畫是其他古建筑少有的雄黃玉彩畫,至今仍部分保留著清中期彩畫。
此前,神倉一直被某單位使用,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推進,神倉建筑群於2021年12月完成騰退,先后完成了非文物建筑拆除工程、文物本體修繕工程、彩畫保護工程、環境整治工程,神倉院落的歷史風貌得到完整的恢復。隨后在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古建館完成了“神倉歷史文化展”“太歲殿東配殿歷史文化展”等展覽任務。
昨天開幕的“神倉歷史文化展”結合神倉建筑群的建筑特點,以原狀陳列配合專題展覽的方式,利用多組建筑展示神倉的歷史功能以及文化內涵。這是第一次對神倉建筑群進行較為詳細的解讀和展示。同時在展覽的體驗區還設置有互動展示項目,觀眾可以通過自主探索認識古代容量單位的變化,通過日常使用的成語感受古代“量”的博大精深。
據悉,該展覽在保護好文物古跡的前提下,挖掘了神倉建筑群的歷史文化價值,合理利用文物建筑空間為公眾提供了文化休閑場所。展覽不僅完善了先農壇歷史文化展示體系,還補充了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展示體系,更好闡釋了北京中軸線的遺產價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記者 劉洋 攝影/記者 黃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