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碳中和”小屋+1,引領綠色生活新風尚

2024年03月26日10:09 |
小字號

“太好了,現在有了這個‘碳中和小屋’,以后有些不要的東西就可以隨時送來,還能拿獎勵!”成都市錦江區居民李阿姨口中的“碳中和小屋”,今天剛剛在獅子山街道菱窠社區落地。

同一天,碳惠天府與四川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在這座小屋門前正式完成接通合作,雙方將結合自身優勢,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開啟成都雙碳實踐探索新路徑。

“碳中和”垃圾分類小屋在踐行低碳方面,是如何便捷高效地幫助市民參與低碳行動?在成都倡導綠色低碳生活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打造垃圾分類“新場景”

既是環保小站也是科普基地

這座以綠色為主色調的玻璃小屋坐落於錦江區菱窠社區,步入這個20余平方米的空間,映入眼前的是用格擋劃分的紡織類、玻璃類、塑料類、金屬類、廢紙類5個區域,在小屋左側有一杆帶顯示屏的秤,工作人員將可回收物放在秤上,並點擊顯示屏上的物品類別,計量儀就會自動對可回收物進行稱重、實時計量、預測碳抵消碳中和數,並生成一個二維碼,居民用微信掃二維碼即可獲得回收獎勵金和碳中和積分。

“孃孃,你看屏幕確認一下哈,總共是3.23公斤,現金獎勵4.56元,獲得21積分,可以掃碼領取您的獎勵哈!”開店當日,家住附近比華利國際城的魏阿姨便慕名提著舊衣物和紙殼來到新開張的小屋,現場工作人員熟練地將可回收物放在電子秤上,系統自動顯示重量,短短2分鐘時間,動動手指,魏阿姨的微信錢包立即收到相應金額的轉賬。

“居民把這些可回收物帶到碳中和小屋進行回收,不僅能夠獲得現金收益,回收產生的碳積分可以在APP上面兌換一些日用品,與此同時還有碳惠天府的積分收益,能夠兌換額外的物品。”小屋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天都定時有回收車輛對可回收物進行清運,在分揀中心進行二次分揀后,再交給相關的企業進行處理和回收。

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寄快遞可上門取件,點外賣能送到家門口。如今,“垃圾”回收也有了“上門服務”。

“我家裡面有一些不要的家電和衣服,但是我一個人拿不過來怎麼辦呢?”家住嘉和園的李阿姨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打開了“碳拾光”微信小程序,短短三步——選擇回收品類、上門地址、取件時間,便成功預約了上門回收服務。

便捷與環保的背后,更有著一層溫暖的底色。四川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屋旁的小隔間是為戶外工作者准備的愛心驛站,配置飲水設備、冰箱、微波爐、桌椅、空調、小藥箱、手機充電器等設備。不僅如此,愛心驛站還將開展“書香換綠植”“愛牙日·義診”“血壓·健康”等公益活動,惠及城市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勞動者。

據了解,為了讓小朋友了解家門口的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利用知識,部分小屋還會定期組織開展公益志願活動,在進行環保宣講的同時,還會發動小志願者將自己清拾到的垃圾在小屋回收,在實踐中養成低碳生活好習慣。

樹立行業“新標杆”

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將成為主流

綠色低碳是時代潮流,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碳中和”小屋廣泛得到認可的背后,離不開對垃圾分類痛點的狙擊和政策的大力扶持。

“‘碳中和’小屋其實是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鏈條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四川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屋連接居民、政府、企業等多方主體,致力整合行業資源,建立綠色產業鏈條,樹立行業新標杆。

具體而言,居民投遞的各類再生資源,在小屋實現交易后將短駁清運至貨物暫存點,在由干線運輸至集散場,實現精細化分類。“碳中和”小屋落地后,由專業人員為當地政府、企業提供完整、細致的運營指導與管理,以及日后的維護工作,保証“碳中和”小屋的地區適應性與高效運營。

從今起,依托於碳惠天府普惠機制而誕生的生活垃圾分類新場景將走進公眾視野。同時,碳惠天府也將與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實現建立綠色賬戶正向激勵機制,力爭在2024年底,實現“碳中和”小屋覆蓋全市40%以上的居民小區和單位﹔2025年底,“碳中和”小屋覆蓋全市60%以上的居民小區和單位。(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楊升濤 李菲菲)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