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電力保障向“新”而行 四川首座政企協同調節型虛擬電廠在雙流建成

2024年03月25日15:5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雙流虛擬電廠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今年3月底正式投運。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雙流虛擬電廠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今年3月底正式投運。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

按照成都市虛擬電廠建設工作部署,成都正加快推進“1+2+N”城市級虛擬電廠一體化發展格局,正在建設的雙流虛擬電廠是成都最早啟動建設的虛擬電廠之一。目前雙流虛擬電廠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今年3月底正式投運。

虛擬電廠不發電 調節供需是關鍵

雖然也取名為“電廠”,但虛擬電廠和實體電廠有著本質的區別。實體電廠的核心任務是發電,而虛擬電廠的主要功能則是調節。

位於國網成都市雙流供電公司9樓的電力負荷管理中心是保障雙流區電網安全運行的“大腦”,通過牆上的大屏幕,能夠實時監測電網負荷情況,並根據全區用電情況採取相應的調節措施,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以往,在夏季用電高峰,我們會提前預判負荷缺口,然后調整區域電網運行方式,逐戶引導客戶用電行為,以達到供需平衡,保障電網安全運行。”雙流區電力負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這種情況下,電力供應隻能跟著用電需求走,同時對零散資源的管理也加大了電力保供難度,工作處於被動狀態。

虛擬電廠建成投運后,可充分挖掘、聚合和釋放供需兩側可調節資源,形成規模化調節能力支撐電力系統安全運行,供需調節實現了“反客為主”,由原先的“源隨菏動”轉變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最大程度統籌兼顧電網安全、民生用電和經濟發展。

對於虛擬電廠所聚合資源調節能力的摸排也是后期虛擬電廠發揮調節作用的關鍵。為了准確掌握各類用電主體的調節能力,前期雙流供電公司協同區新科局加緊推進分路監測裝置、空調負荷柔性調節裝置等負荷監測裝置安裝工作。給一棟樓宇的中央空調安裝上柔性調節裝置,在夏季用電高峰,通過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將空調調整到更加節能的模式,充分實現“降溫”和“降負荷”兩不誤。除了調溫負荷外,工業、路燈、充電樁、通訊基站等用戶可調節負荷也是虛擬電廠聚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各類資源的有效聚合,極大提升了電網對零散資源的調度能力,從而提升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

除了對負荷資源聚合外,接下來,雙流虛擬電廠將逐漸擴大對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資源的聚合。“如果在工廠和城市中建設一定規模的光伏和儲能設施,通過虛擬電廠進行聚合,便能夠實現用電負荷“削峰填谷”,同時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水平,虛擬電廠也才具備了“發電”的能力”,工作人員介紹道,雙流供電公司目前正大力推廣分布式光伏和儲能建設,預計在今年迎峰度夏前,可累計投運分布式光伏約105兆瓦,分布式儲能61兆瓦/142兆瓦時,集中式儲能100兆瓦/200兆瓦時,可有力增強雙流虛擬電廠主動調節能力,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

政企協同探索創新 小目標不低於50兆瓦

成都對虛擬電廠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作為最早啟動虛擬電廠建設所在地,雙流區在虛擬電廠運行機制、平台建設、資源整合等方面開展了諸多探索和創新。

政企協同調節型虛擬電廠建設模式是雙流在建設探索中形成的有效工作機制。電力需求側資源的聚合、供給側資源的調動需要相關政策的指導,為此,區新科局、國網雙流供電公司形成了《雙流區虛擬電廠建設方案》《雙流區虛擬電廠可調節資源管理方案》,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以及公共機構先行試點,按照“保民生、保重點、保安全”的工作原則,探索“彈性負荷響應節約優先、需求側市場化響應引導、負荷管理有序用電保底”梯次保供實施機制,實現可調節資源統一管理、監測和調度,豐富雙流區電力供應保障手段。

“通過這種機制建設,切實提升了屬地政府對於虛擬電廠可調節資源靈活調度能力,確保調控措施精准化、資源調度靈活化、負荷管理高效化。同時,對於負荷管理執行不到位的用戶,充分依托成都市“微網實格”社會治理體系,由虛擬電廠運營商緊密協同雙流社區網格員與電力網格員做好電力用戶負荷管理,最大發揮政企協同作用,實現保供目標。”區新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政企協同也體現在平台建設方面。按照源網荷儲互動體系建設思路,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由電網主導建設,部署在電網公司內網﹔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政務版)部署在智慧蓉城平台,兩個平台按照“平台共建、資源共享、負荷共管”原則,根據工作機制協同運行。虛擬電廠運營平台由虛擬電廠運營主體按照省市相關文件要求進行開發建設,統一接入政企雙方管理平台。在主體孵化階段,雙流區主動服務、精心培育,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方思極星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率先試點開展虛擬電廠建設,成功培育一座政企協同調節型虛擬電廠。

據悉,該座虛擬電廠是由第三方市場主體四川中電啟明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其控股思極星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目前已接入8個充電場站、26戶商業空調、2戶配建儲能工業用戶,且正陸續接入商業綜合體、寫字樓、數據中心及配套儲能的工業用戶等需求側資源,預計3月底前調節能力達到50兆瓦。(王戎)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