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山去“打野” 把山貨帶回家
旅游公司找到商機:天天發團

我上春山約你來見,一起去山裡“打野”……什麼叫“打野”?就是挖、摘野菜。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多個社交平台看到,一到周末假期,不少網友就會到成都周邊的山野中去採摘野菜,感受“打野”的樂趣。一些寶藏地被“採摘一空”,網友們會為新發現一個採摘點位而欣喜若狂,在社交媒體或朋友圈晒出一張張手拿新鮮野菜的照片。
成都市植物園園林工程師曾心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成都人本來就愛吃,在春天走到戶外,親近自然,還能帶回一些“成果”,除了增加了春天的樂趣,還加深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能放鬆心情、增進友情。
山裡“打野” 挖的不是野菜,而是快樂
打野,曾經是一個游戲名詞,而在最近,它又有了“去野外挖野菜”的新含義。春天來臨,人們帶上小鐵鍬和口袋,樂此不疲地沉浸其中。在成都,“打野”可真火,記者在某社交平台輸入“打野”二字,“成都”二字便緊隨其后。點進多個推文,有分享“打野”路線的,也有展示戰利品的,網友們甚至貼心地分享了“打野”公交線路。
“大神們,請問這是什麼菜”“群主,這裡可以進去嗎”“今天有‘打野’的嗎”……在小紅書博主“十一和譚”的群聊中,群友們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
“十一”是群主,她積極地回答著群友們提出的各類問題。她和朋友本來是走山達人,有多年的戶外經驗,“戶外活動為主,挖野菜只是順便。”但沒想到,一趟下來,大家“走著走著就蹲下來了”,“挂”在山坡上開始挖野菜,挖到無法自拔。
春雨過后,空氣清新濕潤,萬物開始“嶄露頭角”,綠油油的一片片,“讓人很難不愛”。折耳根又大又嫩、蕨菜脆嫩新鮮、野蔥茂盛蔥郁……“十一”表示,起初她只是將自己走山挖野菜的路線分享到微信公眾號裡,提供一些“打野”經驗,沒想到“成都人民太熱愛挖野菜了,他們看到筆記之后都去了,當地老鄉都說從沒見過這麼多人到村裡上山”。
市民劉女士說,城市生活節奏快,上班族壓力大,當周末走進山裡徒步、摘野菜等等,的確很治愈,“進入大自然就會覺得更放鬆,更自由。”在她的推文中,大人、小孩在山裡用野菜煮湯,在公路上撒野,或者烤包子、遛狗等,與家人朋友更親近了,也親近了自然。她直言,自己挖的不是野菜,“而是快樂!”
“前天挖的野菜,今天家裡都還有。”劉女士上周六去“打野”帶回了好幾袋“戰利品”,她分享給鄰居,讓大家的餐桌上都增添一份“春綠”。來自湖北的她說,自己喜歡的野菜黎蒿在成都幾乎沒人吃,而在湖北當地,都拿黎蒿炒臘肉,“可香了。”
市民余女士也經常帶家人到成都周邊摘野菜、挖螃蟹、抓田螺,食材清洗干淨后就地制作成美味菜肴。她說折斷野菜時發出的那一點清脆聲,以及挖到野菜收入囊中后會有一種喜悅感,徒步的疲憊瞬間無影無蹤。她認為,人們就應該多去大自然裡走一走。
“打野”團來了 當季挖野菜,6-10月“撿菌子”
熱起來的“打野”,旅游公司自然也嗅到了商機。
記者了解到,目前挖野菜的熱門點位幾乎都是在距離成都幾十上百公裡的山裡,網上新發了不少“打野團”,光看廣告語已經讓人心動:“彭州小天台山,挖掘野生鹿耳韭/雪芽菜,一挖一麻袋”“邛崍南寶山挖野菜,走進濕潤的柳杉林,挖掘新鮮的折耳根……”
據介紹,團費88元/人,可以在成都市內多個地點集合上車,有專門的領隊跟車。從上周開始,野行戶外(成都)旅游服務有限公司就開發了“打野”團。目前,他們每天要發兩個團,一個團約40人,主要去大邑、彭州兩個方向,自駕68元/人,跟團138元/人,包含領隊服務、公共物資、保險。
據負責人璐子介紹,由於現在“打野”很火,許多地方的野菜有可能被挖空,因此他們每次去的點位都不太一樣。“成都氣候比較好,每個季節都有不一樣的收獲。這個季節的主要以折耳根、雪芽菜、野蔥、清明菜、蕨菜、刺龍苞、羊肚菌為主。”
璐子表示,“但羊肚菌比較稀少,不容易找到。有領隊帶著,不怕挖到有毒的(野菜)。”她預計成都這波“打野”熱要一直持續到5月份左右,接下來的6-10月,還要發“撿菌子”團。
“動起來”好處多 可以放鬆心情、增進友情
成都市植物園園林工程師曾心美作為徒步愛好者,對市民的這波“打野”熱印象深刻。一到周末,她的朋友圈就能看到有些朋友在分享“打野”戰利品。
她說,目前在成都挖野菜主要以折耳根、藠頭(野蔥)為主。折耳根有清熱、解毒、利水功效,嫩根莖常常是我國西南地區人們食用的蔬菜或調味品。而藠頭也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止帶、安胎的功效。
折耳根分布較廣,喜歡生長在濕度較大的地方,比如溝邊、溪邊或林下濕地,而干燥或日照長的地方則不適宜生長。而野蔥屬於耐旱型,多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分布,在石縫以及小山坡上都能找到。由於這些野菜大多屬於廣泛分布的植物,適度“打野”對物種及環境的影響較小。
曾心美說,成都屬於平原,周邊又有丘陵,氣候溫和,從種蔬菜來看,適宜折耳根及藠頭等野菜的生長。在她看來,成都人本來就愛吃,在春天走到戶外,親近自然,還能帶一些“成果”回去,除了增加了春天的樂趣,加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也會帶動大家更關注自然、參與自然保護。另外,大家在“動起來”的同時,也能放鬆心情、增進友情。
阿達(化名)在成都組織戶外運動多年,從最開始的組織成人戶外,到現在那群熱愛戶外運動的成人又帶著孩子一同參與徒步、“打野”,互相不認識的人也能成為“搭子”,玩兒得很愉快,他覺得成都人越來越熱運動,也越來越熱愛自然了。
記者了解到,並不是所有“野菜”都適合食用,處理不當極有可能引起中毒,輕則嘔吐、腹瀉,重則肝腎衰竭,甚至可能致命。在此提醒公眾:注意安全,對不熟悉的野菜不採摘、不食用。(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實習生 曾令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