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通江:三月春光好 銀耳接種忙
“這個接種一定要注意哈,一定要把耳洞填滿,但是又不能把它弄太緊,太緊不利於后期菌種和空氣的接入……”3月20日,在通江銀耳(食用菌)百億級產業集群現代農業園區陳河核心區,數十名耳農正搶抓時節,有序進行銀耳接種備料工作,打孔、接種、上架,一垛垛整齊堆碼的耳棒散發著獨特香味。
“我們基地今年備了4萬多袋菌種、120個耳棚,最近天氣晴好、氣溫回升,非常適合銀耳接種。”裕德源有機通江銀耳基地現場負責人劉桂華介紹,基地現在每天的用工量在60人左右,接種進度完成了25%,“預計4月10號左右完成接種,去年收獲了6000多斤銀耳,希望今年產量和效益都更好。”
侯高祥是陳河鎮陳家壩村六社的村民,每年到了銀耳接種的生產季節,他都會來基地裡做零工掙錢。“我每天就是負責菌棒的打孔,按照打孔的段木數量計算工資,大的1塊,小的8角,平均1個小時大概能打60段左右,每天大概能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談話間,侯高祥已經熟練地完成了兩段菌棒的打孔,“不僅能補貼家用,還能學到更先進的銀耳生產、管理等技術!”
在通江縣涪陽鎮的斜灘河村4社,公路沿線的銀耳種植大戶門前堆滿了一垛垛等待接種的耳棒。為了趕搶季節,銀耳種植大戶吳明獻請了不少鄰居來幫忙種銀耳。“這幾年銀耳種植政策好,市場效益不錯,我一直堅持在家種植銀耳。今年我准備種植銀耳1000袋,預計可以實現銀耳產值50000元。”吳明獻高興地說。
“我們村平均海拔820米以上,一直都有種植段木銀耳的傳統。”斜灘河村黨支部書記李曉春介紹,僅斜灘河村4社就有8戶段木銀耳種植戶,去年共計栽培椴木銀耳近4000袋,產值達到20余萬元,戶均增收近15000元。“今年通過菌種、栽培模式、質量把控三統一的方式集中攻堅銀耳種植,大家對今年的產量和效益信心十足。”
通江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氣候溫和濕潤,霜期短、濕度大、雲霧多、溫差適宜等特點,為孕育銀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已有100多年的銀耳栽培歷史。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通江銀耳以質厚、肉嫩、易燉化的特質和極高的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而享譽海內外。
“截至目前,全縣銀耳備種100萬袋、耳棒6000萬斤,預計今年接種通江銀耳100萬袋,產量可達48萬斤,產值可達4億元。”通江縣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文顯成說。
近年來,通江縣聚焦打造“通江銀耳(食用菌)百億級產業集群”總體目標,以現代農業園區爭創工作為抓手,完善產業環線人文景觀,為通江銀耳(食用菌)產業振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023年,通江銀耳區域品牌價值再創新高,達到61.66億元。(杜文龍、符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